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音乐课歌曲《红蜻蜓》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1:0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著名的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3/4拍、宫调式,共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达10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又与旋律的其份额结合紧密。歌曲虽然短小,但曲调极其优美抒情,将美好的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歌曲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要用各种手段,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表演方面:能比较正确的表达歌曲内容。
4、存在问题:音准不够,视唱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的旋律,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并能初步运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旋律的起伏。
2、 能专注地聆听歌曲,感受合唱的效果,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歌曲深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声部合唱时音准的把握以及声音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1:06:5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教师让学生聆听《红蜻蜓》伴奏音乐,然后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傍晚的景色。
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教师通过简笔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意地引导学生走进相关音乐学习的情境当中。
二、导入教学:
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我们走进音乐教室,开始今天的音乐课学习,在音乐中同学们也便看到了老师在黑板上画的一幅黄昏景色的风景画。看着画、听着音乐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会联想到唐代诗人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三、学唱第一声部:






黄昏是如此的美丽,蜻蜓也忍不住陶醉期其中,它一边飞舞一边歌唱(教师在黑板上用红粉笔画蜻蜓)请你辨别一下这只蜻蜓是来河边参加飞行比赛的,还是来欣赏这黄昏的美丽景色的?并请说说理由。


下面请大家听着音乐,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在黑板上飞一飞,看看留下了怎样的优美的飞行轨迹。(教师放歌曲伴奏,第一段音乐边唱谱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有粗有细的旋律线条,第二段教师用手势边指音符边唱谱,第三段要求学生用手势模仿蜻蜓的飞舞,唱谱但不发出声音。)



下面让我们用歌声和蜻蜓一起飞舞吧。


蜻蜓的飞舞是有时高有时低,一会儿在半空中,一会儿在水面上,用音乐来表示也有强有弱,那如何用音乐的强弱来表现蜻蜓飞舞的高低呢?蜻蜓飞的高,我们可以用怎样的音量来唱?(教师用手势引导、提示学生)



    蜻蜓是来欣赏黄昏美丽景色的;我们是从优美、舒缓的音乐中感觉到的。






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学生跟琴轻声唱谱子。


蜻蜓飞的高,就可以用强的声音,蜻蜓飞的低就可以用弱的声音来表现。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音乐形象,用直感来自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等所带给学生的反应。




让学生再一次感受音乐旋律线条。













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谱子。


其实蜻蜓飞得高低,都可以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以上的教学只是教师的期中一种艺术处理而已,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指挥动作,明白教师手势的意思,培养学生养成看指挥的习惯。



















我们用力度的强弱来表现蜻蜓飞舞的高低,当蜻 蜓越飞越高时我们就可以用渐强来表示,反之,则用渐弱来表现。大家来看老师刚才老师在黑板上留下的蜻蜓飞舞的轨迹线条,蜻蜓低飞时线条是细的,高飞时线条是渐渐变粗了。下面我们来表现一下蜻蜓有起伏的飞舞。
学生看教师的指挥来唱歌,注意歌声的强弱起伏。

当学生的演唱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时,教师应及时告知,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引导学生去体验音乐。
四、学唱第二声部:
























在这么美丽的黄昏,在这么动听的歌声中,肯定会引来更多的蜻蜓,下面就在音乐声中,请同学们轻声常昊第一只蜻蜓的旋律,看看能否引来第二只蜻蜓。
教师放歌曲伴奏,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在第二段中加进了第二声部。
它是怎样飞的呢?请听老师再唱一唱。(老师边唱边在黑板上写出第二声部旋律,根据旋律高低写在不同的位置。)

让我们一边唱一边来模仿这只蜻蜓飞过的路线,并请大家比较:第二只蜻蜓与第一只蜻蜓的飞舞有什么不同。



蜻蜓虽然是在低空盘旋,但它也有上下起伏,请大家用心体会,。(教师在学生的歌声中在黑板上画出第二只蜻蜓的旋律线,有粗细的四条线,表示四个乐句,并提示学生有强弱地演唱。)






同学们唱的很有感情,下面老师听你们唱第二只蜻蜓,老师会选一些唱的好的蜻蜓到前面来表演。

我们听到了第二只蜻蜓的的歌声了。











学生跟琴边唱边用手势模仿。(第二只蜻蜓飞的更低一些,而且飞行的比较平坦,没有太大的高低起伏变化。


















个别表现好的学生上台表演。




   音乐的很多要素都是在对比当中产生的,比如力度的强与弱、速度的快与慢、音域的高与低、节奏的紧张与松弛等等,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尽量多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合唱二声部旋律:


当两只蜻蜓同时出现在这美丽的黄昏时,你会听到怎样的声音?请大家仔细聆听自己的声部。(教师同时弹奏二声部的旋律,并示意听到的请举手。)
教师弹奏二声部旋律,学生分别唱各自声部的旋律。
学生合作演唱二声部旋律。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唱二声部旋律,要求声音尽量和谐统一。




让学生先听再唱,有个相互合作的意识。
六、欣赏歌曲:


同学们的两只蜻蜓演唱得真是太好了。日本作曲家就为我们创作了一首儿童歌曲《红蜻蜓》,下面就请大家欣赏。



学生欣赏

七、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1:07:1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音乐性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灵魂》
(一)、设计思路: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以《红蜻蜓》音乐的表现性、表情性为切入点,充分利用音乐要素中的“旋律线”的表现特征,挖掘歌曲的内在情感和形象塑造。
(二)、课堂得失:
1、教学过程亮点:
(1)、利用旋律线揭示音乐的表现特征
对中小学生来说,对音乐的感觉最重要的依赖于对旋律的感受,而对旋律的反映也是一种对音乐整体性d饿反映。当我们把教学的着眼点置于音乐的各种要素时,尤其应高度关注学生对旋律的感受与体验。因为旋律具有强大的美感力量,它是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综合。一般来说,随着旋律线的走高,人的情绪也会随之激动起来。声音就会越来越强,所以在音乐表现时就会采用渐强的方式来处理,反之亦然。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边听音乐边在黑板上用粉笔画旋律线,并随旋律线的高低,线条进行粗细变化,形象地表现旋律的音高走向和力度变化。在学生的反复演唱中,又通过教师的指挥,强化和巩固学生对旋律线与力度变化的体会。这种方法既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音乐各要素的聆听体验,又能逐渐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习惯。
(2)、运用直观手段展示歌曲的旋律走向
在教学歌曲旋律时,我采用了听音乐画旋律线的方法出示歌谱旋律,运用画旋律线法来理解音乐,既简单明了,学生又容易接受。学生通过画旋律线来表达了歌曲中的音高关系、力度变化,从而也体会到歌曲中的情绪情感的起伏变化。形象直观的旋律线,促进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的高度,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3)、通过情景创设营造歌曲的意境
     情景设计的目的就在于学生从“境”中见“形”,从“形”中悟“美”,从“美”中生“情”。在本课教学中,我借助创设的“蜻蜓飞舞在黄昏时”的情境进行音乐的声部训练,让学生在自己的歌曲中体会蜻蜓在空中飞舞的情景,用歌声表达出蜻蜓及自己对黄昏美景的无限留恋之情,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熏陶都在无声中水到渠成。
2、教学过程缺失:
(1)、学习形式还不够丰富。
(2)、在运用单纯旋律线的教学方法时,虽然已经注意到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会有困难,也用了一些,让学生边打拍子边唱的办法来克服,但还是有些学生因不习惯没有小节线的旋律写法从而造成对节奏掌握有所欠缺。
(三)、课后反思
音乐性是音乐教学的根本,是音乐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的属性。有句话说得好:“过程很愉悦,内容很音乐”。我们在教学中要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在音乐的内容上,这个内容不仅指音乐的情绪情感,还包括音乐的组织形式,如音乐要素、音乐音响等。新课程实施至今,不管从各种音乐教学理论的研究、还是音乐教材的呈现,都体现了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性,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将教学关注点放在音乐作品的外显意义上,放在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对非音乐本体的认识上,音乐教学缺失了“音乐性”。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们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是不无关系的。我们在努力提升自身音乐修养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充分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内在音乐性,找准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符合音乐的表现手段,辅以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正确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18: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