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11册优质课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0:5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从个位数来判断,必须把各位上的数相加,看和是否是3 的倍数,学生学起有一定的困难,故把它放在2、5的倍数后教学,教材更加突出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在观察---在猜测议案整的过程中,及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验正概括3 的倍数的特征,教材通过逐步增加提示的方式,减缓学生概括的难度。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概括2和5的倍数特征时,子注意到个位数,故学3 的倍数时,会受其心理定势的影响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错误进一步提示 ,经理探索的过程学生还能轻松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通过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干扩能力。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3 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 的倍数。
难点:总结归纳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0:5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1 10:52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回顾导入


106 三个数组成2 的倍数和5的倍数,为什么这么组数?



能正确摆出,根据25 的倍数的特征。但归率性不强 ,摆不全。




学生掌握了25 的倍数的特征,与个位数的关系,会将这一经验迁移至3的倍数,出现错误,进而设疑激趣。



二、引导发现


1、能用着三位数摆成3的倍数吗?为什么?



1、推想:

1063的倍数引起个位数是3的倍数;106不是3的倍数,通过运算有余数。


自由讨论,发现问题,个位是369的数不是3的倍数,另辟蹊径。


2、说明试验方法:用实物在数位表上摆数,个位上放几个东西,表示几个1,十位上放几个东西表示几个10,以此类推。看摆出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是的写是,不是的写否。



2、探索发现:

实验操作

a、十位放一个共1个,10否。

b、十位、个位、百位

各放1个共3个,111是。

c、十位、百位、个位各放26个,222

……


通过交流合作,实验,统计,观察,发现摆的东西的总和是3的倍数,就是3的倍数。


3、验证结论:135、组成的任意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为什么?


1+3+5=9,三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组成的任意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书就是3的倍数。


4、出示3的倍数

1×3=3
2     6
3      9
4      12
5       15
6        18


3、验证

1+2=3

1+5=6

1+8=9



通过检验证明前面的猜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出结论。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


投影显示:
1、              判断下面个数,那些上市3的倍数。
57 62 93 156 45
2、填空使其成为3的倍数。
1 49   2 7   3 1
3、快速判断能否被3整除
99999 1866666
2333333

第一题学生能快速判断。

第二题能填出,但田不全。

第三题需要指导。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填空、判断,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是知识拓展、升华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0:52:1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本节课,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各位来判断,所以教学时,首先要推翻学生用2和5的倍数特征相类似的办法来判断3的倍数。
首先,让学生回顾2和3的倍数特征,猜想3的倍数特征,再次,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发现规律,经理探索的过程,形成知识的升华,变知识为智慧,然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8 07: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