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二、 师生互动,探求新知。(一)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二)知识迁移,认识余数。
(三)教学例题,深入探究。
1.教学例题一: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1)教师课件出示例题一
(2)教师:同学们搬来了23盆花,每组要摆5盆,可以摆几组?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3)指导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书写形式及理解其意义。
师:其实这样的除法也能用竖式来计算,大家会列竖式吗?请在练习本上试一试。(让一名学生上黑板列竖式计算)师:23 ÷ 5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题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1)出示例题二情景图。教师提问:如果现在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还剩几盆?(让学生自主列式解答)
(2)教师:如果是17盆、18盆、19盆……,你们能列出算式解答吗?试试看!
(3)(用课件出示算式)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算式中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4)师生互动归纳: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快乐练习,提升能力。
1.快乐计算我能行。(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4= 13÷5= 16÷5= 19÷6=
14÷3= 17÷2= 25÷7= 37÷7=
2.我会用数学。
(1)有36包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分几包,还剩多少包?
(2)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6米剪一段,可以剪成几段?还剩多少米?
3.游戏融情,能力升华。
在联欢会场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它是按红、黄、绿的顺序重复摆的,你能很快说出第7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吗?第14个呢(课件出示)
23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20表示什么?
横式中的得数该怎样写?
四、 全课总结,体验情感。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 教师课件出示由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按次序排列的18个彩球。
教师激趣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好吗?请看屏幕,这里有18个彩色小球,只要你们任意说出其中一个球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球?你们相信吗?老师:那我们来试一试吧!老师就有这个特异功能。
教师(故作神秘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那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新课。
2、教师请几个同学到台上摆,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摆出的图形。(教师适时启发指导)
| 学生(疑惑地):不相信!
(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号码,教师说出相对应号码的那个球的颜色,师生互动开展游戏活动。)
1、每个同学用13根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要求重复摆这个图形,看看最多可以摆几个。(可以摆三角形或正方形)
2、全班交流,说摆小棒过程
预想:13根小棒,毎3根摆一个三角形,可以摆4个这样的三角
3、学生尝试列出算式。(23 ÷ 5)
形,还剩1根小棒;13根小棒,毎4根摆一个正方形,可以摆3个这样的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上课伊始设计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探究情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氛围,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做了这么个形象的比喻:“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分、动脑想、动口说,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比较等各种实践中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体会余数产生的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