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3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折形状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07:3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一课、折 形 状
作者及工作单位 闫翠萍     宝鸡市金台区宝平路小学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本课以折成不同形状的纸为例,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从而发现薄材的折叠、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材料力学知识,为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和本单元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是一节活动探究课,课前准备要充分。
学情分析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积极探索发现薄材的折叠、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实践探究环节的时间很难掌握,整体教学过程要按时完成必须在备课时下功夫,对学生的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周围环境中与形状有关的问题,并设法解释;
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研究的方法;
3、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结构哪种承受力大些;
4、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2、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测试蛋壳的承受力大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07:3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17 07:33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激趣导入
2、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物体四种基本形状。
3、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总结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4、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5、扩展应用--测试蛋壳的承受力大小
6、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1、大家猜一猜,用这张A4纸能托起一本厚厚的词典吗?
2、学生猜测后老师演示,可是总失败。
3、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其承受力。
4、教师出示各种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分析物体的形状构成。
5、教师小结:薄形材料用不同方式折叠和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其承受力大小也不相
6、教师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7、老师小结:鸡蛋的这种形状能把外来的力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能够承受比较大的重力。
1、学生讨论并尝试用纸托起科学书。
2、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3、预测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记录好预测结果。
4、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5、全班交流演示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6、学生学到折形状的知识试着分析教材第18页图片上的物体为什么这样设计?
7、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
8、学生说说生活中形如蛋壳的薄壳建筑结构有哪些。
创设条件让学生能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能够发现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并在过程中体会并学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

板书设计

                           物体的基本形状:锥、台、柱、球
1、折形状       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其承受力
                           应用 :薄材的折叠、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
                       蛋壳的形状可以把外力均匀地分散开,具有较大的承受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07:33:1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满足孩子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条件让他们能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发现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并在过程中体会并学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
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①、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②、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③、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引导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记录、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不足之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生自主操作、探究时间不足。由于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担心拖堂,课堂上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老师急于取代了。合理的安排时间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科学探究不能走过场,只有保证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事物的特征,亲历探究的全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4-24 08:22:32 | 只看该作者
我要科学教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4 01: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