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3课《漂亮的纸袋》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9:5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漂亮的纸袋》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的手提袋不仅仅是为实用而设计,对其外形、色彩、材质、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让学生懂得使用纸袋是一种环保行为。学生本课在学生掌握基本设计技能的基础上,紧密融合生活,引导学生大胆针对手提袋的特征对它的创意、造型、图案、色彩等进行一次大胆的创作。本课将运用各种材质通过画、撕、剪、折、卷曲、插接、粘连等基本技法,进行立体和半立体纸工制作,师生共同参与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等活动,来体验造型设计活动的乐趣。

学情分析

手提纸袋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以其新奇的创意和图形吸引着人们。但三年级学生对手提纸袋的制作知之甚少,还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想制作出有特色的手提纸袋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制作纸袋的实践中学习准确地掌握裁剪、折、粘绘等纸工制作技巧。  
2、运用已掌握的图案技能装饰纸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制作纸袋的实践中学习准确地掌握裁剪、折、粘等纸工制作技巧。

难点:学习袋底的折叠方法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9:55: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15 09:56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阐明课题  











二、欣赏认识,讲授新课









三、师生互动、合作创新








四、评价、展示







五、总结

1、教师出示一个手提纸袋,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你在哪见过或用过纸袋?
2、 课件展示各种纸袋图片。揭示课题:漂亮的纸袋。



1、指导学生欣赏课本本上的图片,说明手提袋的共同特征: 袋口、袋身(包括装饰图)、提手。
2、讲授用纸折叠和粘贴袋子的过程,引导学生看懂课本所示制作步骤的图意。教师逐步示范,特别是在袋底的折叠上,多次演示,让学生看懂。折叠好后粘贴牢固,穿上提手绳子,完成制作。
  
1、让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讨论:大家准备设计么样子的手提纸袋?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到独特?
2、你有什么样的创意?你要在纸袋上设计什么图形?你准备用什么颜色?怎样搭配?什么样子的造型比较新颖?(创意、图形、色彩和造型)
3、老师也想设计一款漂亮的手提纸袋;出示未装饰的手提袋半成品;教师演示。


举行手提纸袋展示会






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使用一些像纸袋这样的环保产品吧!





学生欣赏、汇报




学生欣赏、讨论、汇报






小组合作完成纸袋的折制成型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学生为纸袋作装饰,穿上手提绳子,完成制作









在纸袋内放上几本书,学生提着慢步走过讲台,看谁制作的手提袋实用美观,学生共同评议。






通过运用身边常见的事物 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及概括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制作,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展示,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的创作兴趣和自信心。





板书设计

13、漂亮的纸袋
图形、色彩、造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9:56:0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1、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袋巧妙地将课题和课堂重点要求展现出来,让人眼前一亮,回味无穷。整个课堂围绕不同颜色、形状、主题,学生有所见,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

2、富含创意的精彩图片展示的“课件”

能够就这课的知识要点“独特的创意——明快的造型——和谐的颜色——悦目的图形”对应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和深入其中,力求符合视觉上的审美需求,思维上的形象拓展,心灵上的精神愉悦,以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展开下一步的实践探索和思维提升,尤其在”创意”一块,学生能够乐在其中,并能够为之乐此不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07: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