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1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南旧事读后感300字400字500字600字800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7:2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南旧事读后感300字400字500字600字800字
《城南旧事》读后感

那天看到一个孩子手里拿着一本书《城南旧事》,随口就问孩子:“你看完了吗?”孩子说看完了,还问我:“老师你看不看?”我说:“那你借给我看看吧!”孩子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我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冬阳 童年 骆驼队》,印象很深刻。还记得作者林海音,很佩服她。
那个下午没有课,轻轻地拿起书,静静地读着,很惬意。
全身心投入阅读你会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整本书,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书中几幅黑白剪影的绘图,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的美,或喜悦、或悲伤、或期待,都在人物的眼神中。
这本书分为六个部分:《童年 冬阳 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落了》。
第一个故事让人觉得很美好,可以看到一个幸福的女孩儿的童年。她会产生一些有趣的念头,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举动。
比如,观察骆驼咀嚼食物的样子: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站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这是一个多么好玩的孩子啊!瞧她多入迷!
骆驼队伍过来时,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铃铛,走起来“当、当、当”的响。于是作者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给骆驼带铃铛。
爸爸的解释是:“骆驼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们为它们带上了铃铛,这样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就不敢侵犯了。”
可是作者却不这么认为,她认为:骆驼软软的脚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骆驼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每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特别想笑,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她脑中的想法那么奇特,却又让人无话可说,她的解释跟大人不同,但是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她一定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
继续往下读心情就变得有些悲伤和沉重,感慨于那个年代的生活如此的艰辛和不易,人的命运总是无法自己选择。
尤其是最后一个故事更是让人看完忍不住落泪。
林海音的家庭相对来说算是条件很不错的,日子比较富裕。但是孩子的天性使她结识了很多特别的人,她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内心去评判。
最后一个故事是作者要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全体学生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她非常希望自己的爸爸能参加,但是那个时候他的爸爸已经在病床上,根本无力支撑身体前往观看。身上别着的那朵粉红色的夹竹桃,仿佛就是爸爸——爸爸爱花。
她回忆起自己曾经的一次迟到经历,刻骨铭心。下大雨了,不想去学校,躲着却还是挨打了,最后依然被送到了学校。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迟到过。她很努力的学习,因为她是家中的老大。
毕业典礼结束回到家,本想把小学的毕业文凭拿给爸爸看,可是却听到了爸爸去世的消息。作者在那一刻明白了:爸爸的花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事实就是这样,在父母庇护下成长的孩子永远都长不大,一旦失去了父母的庇护,那一刻自己就要撑起整个“家”。除非足够的坚强,除非足够的优秀,除非有不同常人的毅力,才能成为家庭的脊梁。
林海音的确很优秀,我认为她成功了。
她以回忆书写这本《城南旧事》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无论是美好,还是苦难,都是生命的颜色。
一书一世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7:20:35 | 只看该作者
不久前,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她把自己童年时代的真实情感融入到了书中每一篇的字里行间,把人物描写的绘声绘色,然人看了之后就很难忘。

      书分为六部分,分别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冬阳·童年·骆驼队。这六个部分仔细的讲述了主人公小英子从儿时到长大时之间经过的事情,也介绍了小英子童年时代那些高兴、悲欢离合的场面和事。

       这本书让我最难忘、最喜欢的部分是“驴打滚儿”,它的主线是宋妈,而名字的由来是宋妈丈夫的小驴打滚时的样子。而“驴打滚儿”的另一个由来是一种食品,作者用“驴打滚儿”来纪念宋妈,表达了一家人早已把宋妈当成家人和对宋妈跟丈夫离开的不舍。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到对主人公小英子的遭遇感到同情,因为身边的人都渐渐的离去,先是秀贞、妞儿、那个和英子许下承诺的哥哥、兰姨娘、宋妈,后是爸爸。这一串曾与英子相识的人,都与英子远去,作者写这本书,也是思念自年的童年,想念那些景色,事和人物,同事,也向我们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的向往和童年需要直系,也告诫我们童年的宝贵。作者写的事就像浮云一样,一飘而过,不曾留痕,只会在心中留下那些童年的美好回忆。《城南旧事》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和对童年眷恋的书,它展现了作者林海音小时候的那些事和人物,也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的童年时代,而作者的这个童年,是酸甜苦辣的,而结局却是那样令人惋惜,让读者对作者的童年产生一股惋惜之情和童年的宝贵。

      这本书告诫我们要珍惜童年,过好童年,让童年不白白失去,也不要让我们对于童年的流失感到痛心,所以我们更该意识到童年的宝贵。珍惜、爱护童年的每一分每一秒,过好快乐的童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7:20:41 | 只看该作者
〈〈城南旧事〉〉这本书,就像走到了这个小乡村,走进了繁华,热闹的奇妙世界。
本文的作者是林含英,小名英子,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这本〈〈城南旧事〉〉讲述的是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惠安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妈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了解事因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里面的窃窃细语总是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我觉得这本书有个特点非常的好,就是每到一个情景都会把人物的面貌与神情都会描写得淋淋尽致,比如说描写疯女人的时候:“吓了我一跳!正是疯子。咬着下嘴唇,笑着看我。她的眼睛真透亮,一笑,眼底下——就像宋妈说的,怎么有两个眼坑呀!我想看清楚她,我是多么久以前就想看清楚她。这里不但描写了外貌,还描写了心理活动。《冬阳 童年 骆驼队》 这篇描写得十分的优美,把自己幼稚心灵中与大人不一样的想法都奇妙地叙述出来。你瞧,英子就说骆驼为什么要带上铃铛呢?原来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给骆驼带上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看想法是多么天真啊,体现出英子内心的活泼可爱!这本书里的对英子的第一次也描写得很不错。英子的第一次去看海,英子第一次去进到疯女人的屋子里,总会充满着好奇的心态,可是每次描写这这种情景是,林海音都能用不同的语句来感动读者。里面我发现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她把人物之间的转换,两个人的语言与动作,都不是那么生硬。就像疯女人说到小桂子的时候,眼中流入出的是那种期盼,而这时,就写到了英子的专心听着故事,而人物在一边说话,自己又在另一边听着,这样显得没有眼神交流的,林海音把这用人物的的眼神交流与穿插,就会显得十分的生机。
这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和,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带的小读者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7:20:49 | 只看该作者
   每一篇对我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每篇故事的人物结果没写,所以引起了我的兴趣。文章讲的有点巧!写出了小英子的童趣和天真,语句非常具有真实性,但事情我还不是很相信!每篇的人物(主人公)在临走之前都会说:“英子,你已经长大了,。。。。。。”从这几句话里我体会到:他们都不舍得离开。最后一篇的最后几段还是挺有教育意义的,教我们药房大胆子,长大了要懂事,要照顾好晚辈。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是悲惨,因为秀贞的孩子被扔了而极度伤心,才会做出不寻常的事,才会被别人叫成“疯子”。就这个故事最巧,刚好妞儿的背后也有同样的胎记,这可以证明她是小桂子,然后她就跟秀贞一起去找她爸爸。

      第二篇给我的印象是:悔过,那个男人本来是想赚钱,可把家里的钱都输光了!只剩一串手链,可也给了英子,所以他只好收废品赚钱供他弟弟读书。可莫名其妙的,那个男人竟被警察抓走了!

      第三篇给我的印象是:幸福,兰姨娘被赶出来,之后来到英子家,英子撮和德先叔和兰姨娘,后来,他们远走高飞了!

      第四篇给我的印象是:又高兴又难过,高兴是因为宋妈把英子一家照顾地很好,难过是因为宋妈地儿子死了,女儿又死了。

       第五篇给我地印象是:懂事。因为这时英子已经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应该帮家长做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7:20:55 | 只看该作者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往往是看了一半便将其冷落在旁。《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我心头涌现。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英子引起,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了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7:21:03 | 只看该作者
拿到《城南旧事》,一个福字、老式的漆门、边上石头浮雕,是旧了点儿,疑惑,我会喜欢这类书吗?
    捧起书读,才走进了另一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
    原来,我也喜欢《孟珠的旅程》中的这一段:
    “推开书房的窗户,一阵清香的空气送过来,太阳照着墙头上开得正茂盛的九重葛,红得发紫的颜色,一串串的。但,香味儿并不是从那儿来的,是那棵含笑花发散出来的。很浓的夏。”
    差一点,我就笑着误以为我将有这一个自己的带庭院带花台的小家了。
    这可能正与书的开篇一样,吸引着我:
    “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
恬静
    喜欢这份恬静。
    喜欢恬静地将抓好的虫子放入早早准备好的瓶中,喜欢恬静地听“疯子”秀贞讲她远去的爱人和被抛弃的小桂子,喜欢如梦初醒般的恬静地回忆妞儿和秀贞……一个人,久存于一个聒噪的世间,如我:静静地将车子熄火,常留恋在车上熄火到打开车门的一刻,安宁、平静,哪怕只有几秒,可以一个人小憩,可能因为晨间来校路途的疲惫;可以闭眼凝神,准备打开车门后不得不面对笑着的人与人之间的“打招呼”、用餐时热衷的那些漫无边际的对话、继而就是没到教室门口就能听到的所谓的“琅琅”书声,当然,有书声,已经是件幸事,更可怕的是要面对一个个坐在地上闲聊的上学娃们……
    所有的的喜欢都变到了被喜欢被接受被迷茫,所以当见到书中“雨声那样大,噼噼啪啪地砖地上,地上的雨水越来越多了,院子犄角虽然有一个沟眼,但是也挤不下那么多的雨水。”心回到了宁静的原点,便走入了书中的世界。

敏感
    如果说书中只有恬静,不免让生活在世俗中的我又有些觉得过于乏味,毕竟是城南旧事,说的是旧事,总能在书中找到些自己的影子吧~那才更吸引自己。敏感。
    《兰姨娘》中,妈妈对兰姨娘的敏感、爸爸对妈妈的敏感、我英子对身边一切的敏感,让我走进了小婚姻在大社会的新旧交替时期女人的内心——敏感地用自己不伤人的小手段对付身边的人、敏感地保护好自己的生活圈子、敏感地生活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那时候的女人,也真不比现在女人简单,谁不想拥有自己丈夫的全部爱?谁又想与一个年轻女子分享自己经营起来的家庭?再看看现在的社会,婚后的变故是多么的普遍,到底是社会变了,还是人变了?而永远不变的,就是女人的敏感。虽然我不能深刻地体会到英子母亲面对丈夫超过普通朋友般对待兰姨娘时的心情,却敏感地认为女人和女人、女人和男人之间的话题的确也是人间永不消停的话题,哪怕再单纯的,更别提霓虹灯下的了。
    共鸣是不是感同深受?我和英子一样,是个喜欢听老人讲故事的人,因此和家中成功“拿下”姐夫的二姐,教子有规律的表嫂等等,总是比较合得来。我喜欢在边上听他们的故事,不论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也时不时地会拉自己的先生一起听,那就不是听女人口中的世界了。听哥哥们在生意中的成败得失,总希望借别人的口,让先生也能增加一些经历上的财富:恒心、耐心和爱心。在处理自己的夫妻间的关系时,我和先生有一种相同的感受:没有恒心的人才会将家庭毁在自己手中,经营家庭却又不是仅有恒心就可以的。也许惟有慢慢积淀下来的敏感才是我大于先生的。
睿智
    英子的睿智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当然并没有要炫耀自己的意思;《婚姻的故事》中,那位早早地逝去的方太太,是睿智的;《孟珠的旅程》中的柳梦(也就是周孟珠),是睿智的。
    看一个人是否睿智,就像各人看庐山,各有各的看法和想头。
    睿智的,被人所羡慕,往往自己是无法察觉的,或是察觉了也因有所保留。正如儿时的英子,她怎会不知道是自己让家中少了一个姨娘,让妈妈多了一份安全感,我也是一位父亲的女儿,我明白自己的话语在父亲心中的份量,常常会甚过母亲,母亲也明白,却被忽略得开心忽略得满足,因为我也是妈妈的孩子,是他俩共同的。但这又有别于姨娘与英子母亲之间的“较量”。
    看一个人是否睿智,就像那位苏州盐府中的大小姐,后又早早过逝的方太太,谁又知道这位太太是不是正如她的丈夫所想的“因自己的自私、清高而让她远离大家庭,因长期思念父母却又不提”才早早地抑郁而终呢。天晓得,方先生拥有这样一位妻子的时候,还卑鄙的拥有着另一个家庭,如果说这是一位粗线条的妻子,一位没有任何涵养的女子,也许是会对此一无所知?!也许方太太就像父母爱子女一般,爱着自己的丈夫,平静地看待一切,难道我们用懦弱来形容这位女子?应是睿智,只是这回,睿智并不多给她添寿。
童心未泯
    总说文章有3个要点就可以了,但我怎样都不把童心未泯给忽略了。
    疯子,常常觉得除他之外的人是疯子。我觉得这话说得没错,正像林海音在描绘秀贞这个“疯子”时想的那样,也许在林心中,秀贞也并不是一个疯人。
    疯子,只是对自己想要做的事,异于常人地表达出来,常常异于常人,看上去就像疯了一样。就像秀贞形容自己一样,等到异于心中的事情解开了,疯病会好的。
    疯子,谁又不是生活中疯子呢?谁又没把身边一个自己认为正常的人当成疯子处理的经历呢?
    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眼睛是最真实的,有些孩子不怕疯子。
    我想这可能也是林海音描绘英子和秀贞内心的影子吧?
    童心,用一颗童心对待疯子,你就能见到常人,这不就是英子吗?用一颗童心看待柳梦,其实柳梦除了她该有的敏感之外,也有一颗童心。只是这颗童心因生活因经历被长大了。
    生活中,有很多童心未泯的非儿童,多么可敬!一个没有童心的人,花儿开了都不会觉得欣赏,鸟儿伤了翅膀都不会觉得伤感,那才真是可悲。

   

    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其实并未读完《城南旧事》,因为还有最后一章《晚晴》未读,读完了《晚晴》,也许我又会后悔未在读完后写下一些感受,而真正读完后,肯定不会有和现在一样的文字了~~呵呵,不管读没读完,文中的小桥流水般的面对生活的种种,都是我欣赏和向往的。对周边的生活,既不是主人,又像是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22: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