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上册作文期末复习集体备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07: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 冯 霞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审题,引导学生能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习作,清楚地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



2.在习作中能做到,言之有物,能有顺利地将所见所想写下来。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条理清楚地进行习作。



2.难点:引导学生懂得习作时应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学期作文重点



1.师:今天这节课要进行作文复习,请大家打开课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的作文内容有哪些?教师板书、归类。



2.小结:本学期的习作,有写实和写想象两种类型。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都是练习写实。看图作文、写童话、写奇思妙想都是想象类的作文。



3.不同类别的作文的要求是不同的,你能说说这两类的不同点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4.小结:写实的作文,应取材于生活,要反映真实的生活,但允许有适当的加工;想象类的作文应大胆想象,敢于想象,当然故事中的事物应该符合生活中的原形。



(二)根据要求选择材料



1.作文写得好不好,材料也是关键。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人,能把小事写生动。考试作文,还应注意的是读懂作文要求,必须根据要求来选择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根据给出的要求选择材料。



2.出示习作题目



(1)学习生活虽然有些紧张,但我们也有法子玩一玩,乐一乐。课堂上的游戏能让我们开怀大笑,自创的游戏也同样能让我们开心不已,至于现在流行的新玩具、新玩法,那更让我们感到乐趣无穷……选一个自己觉得最有意思、最好玩的游戏或活动写一写,注意写清楚玩法。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叙述清楚,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300个字。



(2)快乐的寒假正悄然向我们走来,关于寒假我有很多的打算:走亲访友,增长见识;看书读报,学会思考;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今天,我将以信的方式告诉父母、老师、伙伴(选择一个对象既可)我的打算。注意格式正确,语句通顺,叙述清楚。



(3)十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十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在哪里做些什么?十年后,我为之努力的梦想是不是已经实现?面对十年后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让今天的我充满期待。展开想象,以“十年后的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300个字。



(4)题目:我好



生活是个五味瓶,其中酸、甜、苦、辣、咸。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既有幸福美满,也有不幸遗憾……相信你在生活中也饱尝喜、怒、哀、乐。



要求: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喜欢”、“高兴”、“难过”、“伤心”、“骄傲”、“害怕”……再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把原因写具体,注意表达清楚,语句通顺。



3.学生自主划划作文要求,思考自己准备写的内容。



4.指名交流以上题材作文的要求以及自己的打算。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小结中提醒学生要读清要求,写前必须明确本次作文的题目,内容,以及主题,思考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写作思路则可以借助作文提示打开)在讲第二个题目时,组织复习信的格式。



(三)有条理地表达



1.读这几个作文题目,大家有没有发现共同的点?(同样的要求是:语句通顺,叙述清楚,书写规范。)师:这是四年级习作的基本要求,其中还有一个基本要求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



2.讨论说说如何能做到习作的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在习作前打好腹稿,想清楚怎样开头,怎么结尾,重点落在哪里,该怎样展开,然后列好提纲。)



3.选择以上题目中的一个,打打腹稿。交流: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写。



第二课时(25─30分钟)



学生练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的一个题目,当场作文,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和交流



一、针对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优秀习作进行讲评。(讲评略)



讲评思路:指名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师生评价,指出优点,并提出建议。评价重点是:是否围绕题目要求写文,是否做到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二、学生自改作文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提出修改意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4: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