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学经验交流:预习的优劣决定成绩的差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11 19:20
标题:
教学经验交流:预习的优劣决定成绩的差距
文章题目这是在一所学校的宣传标语,当时看了,有点感觉,但并没有引起共鸣。前几天,女儿放学时给我说了一句:爸,我现在发现,预习与没预习绝对是不一样的。原来是她在暑假里,把几门功课都预习了,但是,由于某种原因,物理有一章未好好预习,而跳过了,今天再学到这一章时,马上感觉到吃力了,所以就发了这一通感慨。
那么预习有多大的影响呢?
一、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已学知识有足够时间去回忆和查找,对未学的知识能够查找相关的资料来学习,从而使自己对知识先有所了解,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质量
能过预习,简单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存有疑问,因此在课堂上,对于相关问题就会倍加注意,从而有针对的听取知识内容,使听课的质量和效果显著提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预习可以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
在预习的过程中,多是文字叙述,那么从一段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掌握什么?通过预习要知道如何理解这个概念,从哪几个角度去理解,这个概念与哪些知识有联系等。从而给自己提出一系列问题,以便在老师讲解中为自己释疑。
四、 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更高
我们的教材都是高度概括的,比较精练的叙述,所以对一段文字的理解是要在认真研读后才能从中理解其包含的意义的,长期的预习会让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一个句子、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字中寻找关键信息。
五、 通过预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教育观念往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动的、权威的地位,学生则是被动的、从属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新课标目标下的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前预习作为新课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使学生较好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前提条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容易,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调动起来。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好预习呢?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11 19:20
一、 从时间安排上应该有:长期预习、中期预习、和短期预习三种情况。
所谓长期预习就是利用寒暑假,将下一学期的内容系统阅读和学习。从而使自己对本课程有一个总体了解。
所谓中期预习就是利用节假日、双体日对下边一周或一个月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这在知识的理解上应该比长期预习高一步,基本上能解答比较简单问题。
而短期预习则是上课的前一天,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的学习,基本达到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只留下难度较大的问题等待课堂上老师指点。
二、 具体措施上,有观察、实验、阅读、查资料等方法
比如对物理的学习,可以通过对书本知识的了解然后对相关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使自己对这个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基本原理,而实质的知识则可以等到老师讲解再进一步理解。
三、 预习要注意读、思、问、记同时进行
预习时要阅读内容,并且认真思考,不懂的要多问,并记录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听课时有针对的听取老师讲解。
总之,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