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6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评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20: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设计说明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知识。这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是以后学习时分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因此大多数孩子会看整时,但这些经验只是粗浅的,感性的,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由于时间和时刻看不见、摸不着,不具备形象性、直观性,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监督能力较差,所以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观察力的薄弱使得他们常常忽略时针和分针的区别,因此认识半时往往会出现问题,12时半他们可能会看成6时,同时由于对钟表的旋转顺序不清,他们又常常产生困惑,比如1时半到底是1时半,还是2时半等等。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⒈使学生认识钟面,会认整时和半时;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⒊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习惯。其中重点是使学生会认整时和半时,难点是认识半时。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常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信心和意志力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刘老师认识一个小男孩,叫小刚。这里有他的几张照片,想不想看?请你们看着这些照片讲一个小故事给大家听。(晚上10点半还在看电视,早上7点不起床,早上7点半才起床,跑到学校已经8点了。)
问:你们觉得小刚的表现怎么样?
  你们哪些地方和他不一样呢?
  怎样帮助小刚,让他和你们一样?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刚一起认识钟表。
(二)引导探究
⒈认识钟面
①师:要认识钟表,就得知道钟面上有什么,谁能不看表就说出钟面上有什么?
(出示刚才故事中的四个钟面,分别是10点半、7点、7点半、8点)谁来读出其中一个钟面上的数字?
钟面上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你怎么知道的?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4个钟面,总结出时针和分针长得什么样子。
⒉认识整时
①师: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如果请你把这4个钟面分成两家人,你们打算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观察7点和8点这两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像这样时针正好指着数字几,分针正好指着12的时间叫整时。这样的时间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也叫几时,一起读一读:7时,8时。
③用钟表模型拨出6时、12时,说一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象在干什么?
⒊认识半时
①(多媒体出示7时的钟面)
提问:这是几时?你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演示钟面从7时到7时半,并画出转动的弧线,让学生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用手势一起跟着时针和分针转动,明确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向。
②引导学生讨论:现在的时间是几时?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③认识黑板上的两个半时。(10时半和7时半)重点引导学生看出时针刚刚走过数字几,还没走到数字几。
④让学生用钟表模型拨出一个几时半。
展示,提问:谁能读出这个时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认识12时半和6时半,并用多媒体演示,分别闪动这两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
⑤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分针正好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⒋认识电子表
①师:其实生活中除了这样的钟面外,还经常见到这样的电子钟面。出示显示着7时和8时的电子表钟面,让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表示形式?分别是几时?
②小组讨论:10时半、7时半在电子表上怎样显示,为什么?(如果没有学生能回答出为什么,可以引导向课外延伸。)
③师:我们认识了钟表,有时还需要把时间写下来,写的形式和电子表的表示一样,只不过两点要点在靠下半部的地方。让学生试写出7时、8时、7时半、10时半。
⒌师:小刚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了钟表,知道了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他很想改正以前的坏习惯,于是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作息时间表。
出示:         shuì jiào
   9∶00 ── 睡  觉
          qǐ chuáng
      7∶00 ── 起  床
有一个小朋友看了很纳闷:9∶00的时候,我都上第二节课了,他怎么还在睡觉?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加上晚上9∶00睡觉,早上7∶00起床就清楚了。这下小刚就和大家一样是珍惜时间,按时起居的好孩子了。
(三)巩固迁移
⒈请每个人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并说一说在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⒉游戏:同桌两人一人写车票,一人拨时间,看能否搭上同桌的火车。
(四)小结升华(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20:37:00 | 只看该作者
评析:

一、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教学设计如果以教师或教材为本,最多想到学生学习教材有什么“难点”而已。事实上是把学生看成没有活力的容器,教师把教材扯得粉碎,然后一小块一小块往里塞,那样的学习虽然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但对于“作为人的生命发展形态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却收效甚微。而《认识钟表》一课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留给了学生许多自由活动、创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的“创造数学中”得到发展。如课始让学生看照片讲故事,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学习整时的时刻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等都充分说明教师抓住了学生的起点,扩大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权。对于学生来说,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尤其是尚未学习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激动人心的,他是在享受,享受学习带来的骄傲。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安排学生自主操作、小组讨论、自由辩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二、设计着力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认识钟表》的设计着力体现了这一理念。如观察小刚的作息时间表,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出这个时刻自己在干什么等均在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最后的游戏性练习,既有趣味性,又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还使数学有了鲜活的生活味。在这样设计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刘老师心中装的是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

三、注重将普通的常识系统化

数学的根源是常识,为了真正的数学及其进步,普通的常识必须要系统化和组织化。(弗赖登塔尔语)认钟表这一内容在课堂里是第一次接触,但大部分学生都有看表的经验,即已成为普通的常识。这节课上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认一认,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将普通的常识总结为数学化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20:53:00 | 只看该作者
“认识钟表”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认识钟面,学会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刘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看看吗?(出示课件)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小雪人告诉我们答对了。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回答)嗯,钟表的作用这么大,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咱们先看看它长什么样吧!(出示课题)
〔评析: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a.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个漂亮的钟面,拿起来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小朋友们放下手中的小钟面,来看看我的超级大钟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钟面)
*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 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评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
三、认识整时
1.认识。
(放铃声)听,谁家的钟表响了?(演示晶晶家)原来是晶晶的钟表响了。还不起床快告诉她现在几时了?(出示放大的钟表)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
*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演示课件)
2.巩固。
a.抢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几时?指着4呢?
b.真不错,欢迎小朋友们到智慧屋来做客,看看谁最聪明,能发现这些钟面时刻相同的地方。(出示8时、6时、1时)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c.能很快说出钟面上的整时吗?这么自信,那好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出示3时、4时、11时、12时)
d.现在二人一组拨钟练习。
〔评析: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去探究。注重提供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如:互相说整时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转变了角色,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去,在兴趣的激发下,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口说、眼看、脑想。〕
3.认识电子钟。
现在你们和有着分针、时针的钟表成为好朋友了吗?其实还有一种表,长得很奇怪,要不要看看?(课件演示早晨,晶晶的房间)看到了吗?这是什么表?电子表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课件上演示7:00)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教师和学生唱“找朋友”。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问:“1:00,你的好朋友呢?”教师戴上1:00的头饰,原来在这儿呢!)
〔评析:对于电子表的学习,教师采用了一个有趣的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放松了学生的身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练习
1.小明的一天。
(出示几组画面学生说几时)希望小朋友们也像小明一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回家后制定一个作息计划贴在床头,坚持去做。希望你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好好学习,好吗?
2.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
我看小朋友们精神百倍,那咱们再来一个智力大比拼好吗?
〔评析:教师设计的练习部分:“小明的一天”、“智慧屋”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课件中所出现上午一些生活情境,学生是有经验的。这对他们了解时间观念、更好的认识整时有很大帮助。〕
五、总结
歌表演《时间像小马车》时间真的像小马车一样飞快的向前跑着,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让我们都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
〔评析:在数学课堂中,适时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惜时“观念。〕
总评:
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
1.学生在完整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抓住他们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是设计教学的前提。教师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统一的一个动画形象和一个完整的故事将教学的几个环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设计时,教师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早晨起床、中午吃饭、晚上睡觉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课件中所出现上午一些生活情境,学生是有经验的。这对他们了解时间观念、更好的认识整时有很大帮助。教师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3.设计环节,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促进主体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识。在教学中的说钟面、说整时、课后的游戏练习都是教师有意设计的合作学习的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20:5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1、92内容,练习十六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认识刻度不全的表,读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一个刻度不全的表,一个没有刻度的表,一个电子钟,作息时间表,画于纸上的钟面。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实物钟和一个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钟表。

2.今天,我们就来和钟表交朋友。(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二、教学新课:

3.认识钟面。

(1)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钟表,象我手上拿的是比较常见的钟,你们也带了小钟,是吗?这是一块玻璃,玻璃里面是钟面,请同桌两人仔细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钟的背面有许多旋钮,你可以拨一拨,动一动,有什么发现?

(2)把你的看到的和你的发现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3)哪个同学来汇报啊?(请学生指着钟面说)

(4)小朋友们都很能干,我们来听听钟的自我介绍,好吗?(课件出示一个动画钟自述。)

(5)小朋友你们认识小闹钟了吗?如果没有小闹钟,在老师的钟面上你能找到时针和分针吗?把小闹钟放进抽屉,指着我的钟面复习时针分针。
  

















时针最短,最粗,走得最慢;分针比较长,走得也比较快;秒针最长,走得也最快;有12个数字的刻度,时针走一格,分针走一圈,针按顺时针方向转,时针走得快、分针走得慢……





我的钟上还有一根针。(定时针)


  

让学生在欣赏钟表的过程中,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了解学生的起点,以便确定教学起点。



通过独立观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用动画钟的形式小结知识,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4.认识整时。

(1)、小朋友真能干,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你认识吗?(这是神州6号飞船发射升空的画面,你们知道是什么时刻发射的吗?)老师这里有个小钟能帮助你,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2)你怎么知道是9点钟呢?

(3)9点钟是我们平时的说法,9点也叫9时(师板书)谁来读一读。

(4)9时除了这样表示,你还见过别的表示方法吗?出示一个表示9时的电子表。9时在电子表上是这样表示的。我们可以这样写:先写一个9,然后写2个小圆点,最后写2个“0”。(板书两种方法,并将9时的钟面贴于黑板。保留板书。)

(5)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神州6号发射的时刻是9时,宇航员在太空中到中午要吃午饭了,看这是几时?出示11时的钟面。你认识吗?请你在纸上用2种方法记下来。请你来做做小老师。

(6)到下午宇航员要和地面工作人员对话,汇报情况,看这是下午的几时?(出示钟面)

(7)请你帮钟面上的时间找朋友。为什么你们连线可以又对又快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谁来介绍给大家。

(8)师小结:对,我们先要看时针,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12,就表示整时。

(9)判断是否是整时?



(10)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我们再来认一认,出示一个时刻不全的钟面。现在你知道是几时吗?(5时)再出示一个无刻度的钟。

(10时)



3.现在的钟表除了帮助我们认时间之外,还有美化生活的作用。出示一些时尚表,运动表等。



三、巩固应用:

1.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认识了整时,你们会拨出整时吗?

拿出钟面我们来拨一拨,有小朋友起床7:00,中午吃饭12:00下午4:00放学,6:00吃饭9:00睡觉。

2.画钟面。

四、课堂小结:

a)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b) 质疑:你还有别的问题吗?

3.课堂延伸: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么你在生活中见过时间吗?电脑或投影出示生活中的时间。(如:商店的营业时间8:00—22:00,汽车站牌,作息时间表等等)

以后请你去生活中找一找。
  

















学生会说9点钟。


















学生独立书写,展示优秀作品,集体评价。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时针指着8,就是8时;时针指着11,就是11时。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时针指几就是几,分针都要指12才对。





















对其中特殊钟面提问:12时(咦?怎么12时的钟面上只有一根指针呢?)喔!原来12时,时针躲到分针后边去了。6时(6时钟面的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特点?)6时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学生自己举例。
  

















































  

先看时针,再看分针,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时刻不全的钟在生活中很常见,数学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















让全班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数学生活化,向课外的延伸。



自我点评:

本课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确定教学起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通过独立观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入部分的钟表欣赏,结束部分生活中的时刻,以及出示没有刻度的装饰表,无一不体现除数学生活化的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从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和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当前的数学教学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22: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