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钓鱼的启示》同步练习课后作业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3:2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钓鱼的启示》同步练习课后作业题

《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阅读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一、我能仿照例子,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来
  例:争辩的声音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例:清楚地知道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二、我能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近义词
  1、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去钓鱼。(  )
  2、我小心谨慎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
  3、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
  4、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

三、我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1、我等到那条鲈鱼挣扎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能用加粗的词造句
  1、当我一次次地面临着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宜人的时刻。羊吃草,要算这时候最欢了。瞧它们那(幅 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象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了下来;嫩芽一根接着一根被扯断了送到了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 末)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片绿草如茵的地方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和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长 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查 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文中有四个地方加了括号,请你将括号中不合适的字划去。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早括号里打“√”:
    比喻( )  拟人( )  夸张( )
  3、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加粗的成语造句:
    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记叙羊吃草的样子,目的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3: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