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摩课《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09:0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直线、射线和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锐角、直角和钝角,并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射线、直线,进一步认识线段和角。这些都是图形与几何中的最基本的科研部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材以生活中的手电筒射出来的光作为现实模型,让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辨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角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角已经有了较多的直观认识,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可以利用的基础。对于射线和直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感性的例子,但不太会注意它们的几何特征。再者,射线、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因此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过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特征,能正确使用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4.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射线、直线。

五、教学方法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思维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建立抽象概念的直观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抽象、比较辨析,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练习纸、直尺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
1.你能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吗?
2.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中间是一条直直的线,能量出它的长度)
(二)教学射线、直线
1.认识射线
(1)课件出示图片: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
提问: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可以看成什么?(线段)为什么?(预设学生根据线段的特征回答)
(2)课件出示图片: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
提问:要是我们把光线射向天空,现在这条光线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光线的特点,如:光线从灯泡射出,一直射向无穷远处,没有尽头。
是的,我们用这条线来表示光线,这条线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在光线图上描绘出射线)
预设:它只有一个端点,在灯泡这里,并且向一端无限地延伸,延伸到无穷远处。
那我们能量出它的长度吗?
预设:不能,因为无限延伸到远处,有无限长,所以不能测量。
师总结: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板书:射线)
(3)展示学生的不同作品进行讲评,注意射线的特点
刚才我们已经画了线段,现在你能画一条射线吗?(学生在本子上画)
(展示学生作品)画得对吗?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4)进一步认识射线的特征
看老师是这样画的,(延伸线段的一个端点,画成了射线)你觉得这是一条射线吗?
(5)说说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手电筒射出光线的实验图片,给学生“线段”与“射线”的直观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线段”与“射线”的特征。
2.认识直线
现在请大家仔细看黑板,刚刚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伸,得到了射线。那要是把线段的两端都延伸开来,(师板画)你觉得这条线,有什么特点?
    预设:直直的,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地延伸,延伸到无穷远处。
    师总结:像这样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直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09:09:05 | 只看该作者
3.比较直线、射线与线段: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射线、线段。(练习四第1题)
(2)分组合作交流,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能够很轻松地判断这三种线,那你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吗?下面以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完成表格。

区别
联系

图形
端点个数
延长情况

线段



射线



直线




(3)课件运动动态画出线段、射线、直线。(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动手画图、课件演示、合作交流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建立它们的正确表象。
4.探究规律
1)书上做一做1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竞赛:在半分钟之内,从一点出发画射线,看谁画得最多,开始!
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条?(很多条,画也画不完)所以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多少条射线?
师总结: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2)书上做一做2。得出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这一自主探索活动,注重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教学角
1.通过“画一画”理解角的概念
我们知道了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下面请大家拿出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的练习纸,从A这点出发画两条射线,看一下是什么图形。
大家发现是一个角。那你能讲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学生概括,然后看书,在书上划出角的概念,接着看黑板上的角,全班齐说角的概念。)
从一点出发的每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描出其中的两条射线)。
2.角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已经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这一点A就是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又是角的什么?
3.角的符号表示
1)为了区别不同的角,我们还可以给角编上号,一般用数字或字母表示。如角1、角A。(师在黑板上标出角)
    为了书写方便,我们通常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角。∠1或∠A(板书并指导学生怎么读)。
    大家观察一下,与以前学过的哪个符号很相似?它们又有什么不同?(跟小于号“<”比较)
(2)学生表示角
拿出练习纸,在你们刚画好的角上,标出角,再用符号表示角。
【设计意图】在角的认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
(四)巩固练习
1.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练习四第2题)
2.一天淘气和笑笑在聊天,淘气说:“我画了一条2厘米长的直线,4厘米长的
射线,6厘米长的线段。”笑笑就忍不住捧腹大笑。你知道笑笑为什么笑吗?
3.猜字谜。
无始无终,打一条线的名称。
有始无终,打一条线的名称。
有始有终,打一条线的名称。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打一图形的名称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线?了解了它们的哪些知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通过刚才学习我们对射线、直线和角又多了一些认识,今天小朋友们表现都不错,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希望以后都能象今天这样表现,好不好?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课后作业
1.练习四第8
2.寻找生活中的直线、射线、线段的例子,做一个有心人。
八、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线段    (图)    2个端点    (有始有终)
射线    (图)   1个端点    (有始无终)     (联系)
直线    (图)    0个端点    (无始无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09:09:1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是:“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本节课给我们提供了一节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的概念教学模式。
课堂上呈现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是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抽象成数学符号(概念的形成):通过观察图片上的射灯,用手比画看到的线等方式,学生获得了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特别是感知到了什么是有限长、无限长。然后再借助课件去除线段和射线的非本质属性,呈现数学意义上的线段和射线,在此基础上介绍直线就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其次是概括特征、性质,辨析概念(概念的辨析):有了前面充分的感知,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数学符号不再是空洞的抽象的符号,已经能用较精准的语言来描述它的本质特征了,这就是有意义的理解。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比较就能达到对概念的准确界定。
最后是拓展应用(概念的应用):做到及时反馈,用多形式的题型、多角度的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这节课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适合学生构建知识的学习背景,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发展了空间观念,获得了深刻的:“做数学”的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5: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