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组织教学
| 1. 检查课前准备的古诗和绘画工具的情况
2.分前后两桌 4人为一学习小组
|
准备好绘画工具及古诗
|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
导入
| 师给学生讲老舍先生请齐白石为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配画的故事。
| 学生猜测画面的内容,联想诗景。
|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交流讨论
| 一、出示古诗《咏鹅》
启发:
从诗中你看到了什么?
1.本诗着重写什么,人,事,景,还是物。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你感受到怎样的意境。你还想到了什么?
二、分别出示古诗《竹石》、《早发白帝城》、《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它们分别写的是什么?(写景、写人、叙事、状物)分析每幅配画作品的绘画重点。
| 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习,组内交流,然后集体交流
(师生共同参与)
分析主题
体会作者情感
展开想象创设情景
谈自已的理解
|
1.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 在交流中完善思路终取其长。
2. 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展开想象与联想为描绘做铺垫。
3. 体会诗景与诗情交融的意境。
(难点)
|
作品欣赏
| 课件出示课本上的‘诗画’作品。
| 欣赏思考
| 启发创作思路
|
启发
分析
讨论
| 设问讨论
1.你认为哪幅画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作者采取了怎样的表现方法与布局来表现诗的意境
3.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想法?
4.教师小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 交流讨论
感受艺术美感
探究表现的形式技能与内容的关系
提出自已的感悟与创造
|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梳理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强调重点
|
教师示范
| 老师以杨万里的一句名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例,进行诗配画。
| 要求学生猜测画面的内容,联想诗景。
| 体会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把诗人所述的意境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是十分美妙的。
|
学生创作
| 出示作业要求: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已熟悉和喜爱的古诗(也可是其中的一句)
|
学生作画
| 用熟的古诗来创作学生容易把握,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
老师辅导
| 1,选题
2,为学生具体描绘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及时帮助
3,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与风格创作
|
用自已善长的绘画形式创作
|
提升学生创作的信心与热情
|
作业欣赏评价
|
与学生共同欣赏肯定创意提出建议
| 1.展示自已的作品
2.师生共同体会作品中的诗情画意
3.谈创作体会
|
知识梳理
|
拓展
| 可以尝试为校园文明标语、班级公约、小学生行为规范等配画。
|
|
培养诗画创作的兴趣
|
板书设计
|
10、诗情画意
主体大而详细 背景小而简单 色彩和谐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