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抗曲能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10:1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本节课研究的是通过改变材料的形状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这是在上一节课改变材料的宽度和厚度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为了解更复杂的形状抗弯曲能力作铺垫。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用同样的纸做成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测量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并与平展的纸比较,认识改变材料形状可以改变其抗弯曲能力。
第二,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瓦楞纸板有三层或五层,中间一层或两层是波浪形的,这几层薄纸板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使瓦楞纸板的强度大大增加,比把三、五层薄纸板平粘在一起强度大多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多的科学学习中,已经有了相当的实验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上节课已经明白了“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本节课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改变形状实际上是头减小了材料的宽度,但大大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因此其抵抗弯曲能力增强。
学生较难理解的是“改变形状实际上是头减小了材料的宽度,但大大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2、 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道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10:1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7 10:19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设计实验


三、学生分组实验


四、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论。
五、引导学生探究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
六、课堂小结。
一、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
二、 引导学生合理设计实验,明确实验要注意的事项。

三、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的实验



四、组织各小组交流实验结论。


五、示范指导解剖成瓦楞纸板,并引导学生理解其抗弯曲能力强的道理。

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一、 说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方法





二、 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法、步骤及小组成员的分工。

三、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结果。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四、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的发现。


五、动手解剖瓦楞纸板,认真观察,思考其中的道理。


六、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一、设疑导入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与习惯,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三、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推理、验证,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通过各小组的交流,分享成果,相互补充,形成资源共享。

五、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10:19:3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把纸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时要注意所用的纸要有一定的厚度,否则太容易变形,甚至其本身都放不稳,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9: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