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引入,猜想规律。
| 师:谈话引入新课,(出示课件1)
为九九重阳节开展的“走进敬老院,浓浓敬老请”活动我们全校学生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购买一些物品。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千克橙子6元,买2千克花多少钱?40千克呢?200千克呢?
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师 :观察得真仔细! 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
师 : 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
师 :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 (学生回答)
6╳2= 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创设情境引入是想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提出数学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 1、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
6×2= 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1)师:在研究问题的过程过程中,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和表达,可以把这组算式分别说成(1)式,(2)式,(3)式。
(2)引导学生分别用(2)式、(3)式与(1)式比,观察因数和积分别有怎样的变化?
(3)出示20×4=80和10×4=40,5×4=20还是与(1)式比较,观察因数和积分别又有怎样的变化?
师: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师: 从下往上观察,用刚才比较研究的方法,比一比,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具体应该怎么比呢?
2、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的变化情况。
(1)师:如果这组算式从下往上观察,分别把上面的两个式子与底下的一个式子作比较,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呢?
(2)全班汇报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3、验证规律。
师谈话: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论,要再举一例子,看看会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如果有一个例子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就不能把这种发现当作规律,这就是研究数学问题应该持有的严谨的态度。你能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吗?
师 :既然许许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它就是今天我们探究的积的变化规律。谁来把这个规律再说一说。
师 :数学讲究简洁美,能把它说得再简单点吗?
师 :同学们,祝贺你们发现了积的变化
规律,愿意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吗?
|
、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回答
看一看,想一想,
比一比,说一说
认真倾听,理解明确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认真听讲,明白
每位学生写3个算式,同桌互相检查和交流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
打开课本自学
思考相关的问题
学生代表汇报
学生代表汇报
|
新课标当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来。 通过具体丰富的实例验证猜想,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与知识的获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