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2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发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综合性学习课的设置,对新课标下的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是一项重大改革。
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课的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活动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一些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出发点提出疑问: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一些老师在综合性活动中给予学生的自主性把握不够,导致综合性学习课成为学生的自由学习课。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充分利用地区优势资源,致使活动与实际生活脱节等等。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下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二、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的相关理解
1.是以语文为主的各科学习的综合。
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这一特点具体表现为:其一,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改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出现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二,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活动式教学。跨学科课程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组织方式:(1)以某一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活动或教学;(2)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开展跨学科活动或教学。如何使综合性学习在不偏离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交叉学习呢?显然,无论从语文教学的需要和宗旨,还是从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和教学建议来看,我们都应选择前者。在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6:40:00 | 只看该作者
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凸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性。
2.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指导人格个性发展都集中于这一基础科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就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一次有机的统一,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语文的工具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在综合学习中相互渗透的。
这种新开设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是以让学生在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母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课型。在实验中,我们看到不少综合性活动,这些课通过指导学生开展演讲、辩论、小品表演、合唱等活动,让学生领悟到某些道理。关注到了语文的人文性,重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格个性,合作创新精神等。对这类活动课我们也听到不少老师质疑: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课”还是“班会课”?其实,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不需要拘泥于划清界限,只需考虑如何以语文为出发点,拓展语文的外延,开拓一条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路径,特别是如何将听、说、读、写整合于活动之中。比如,培养学生听、读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与人聊天,看电视、阅读有关资料,收集材料,获得相关信息等;培养说的能力:收集材料后,进行组内讨论,对此材料进行筛选、梳理,以及在班上交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写的能力:学生将筛选后的语言材料编辑成集,同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活动总结等。
语文的工具性教学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听、说、读、写”能力往往融合在一起进行的,是以内容的人文性为载体的。在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貌似热闹的综合性活动实际上都不能得到多数老师的认同,正是因为这类课“重人文而轻工具”。只要我们不用一两节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6:40:00 | 只看该作者
时间去限制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时间,只要我们以语文为出发点,在综合性学习的每个设计环节都兼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那么,这将是一种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人格的语文学习活动课型。
(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开放性”的相关理解
1.活动设计的开放性
由于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自足,而是开放性的、向着深广的时空延伸,同时语文学习也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这就要求我们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综合性学习一般只提供活动的方向和少数参考资料,大量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则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给了老师和学生一个设计活动的空间。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可见,教材中的综合性活动内容不是“圣旨”,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地区特点作相应的改动的。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更加凸现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由各地区特有的地方资源决定具体活动内容,这一切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了。2.参与活动个体的开放性
(1)学生参与活动的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学习的前提是“自主”,即“主动,能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除了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在确定学习方向后,活动内容和方式通常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也照顾到了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和知识水平。
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语文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又都会形成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方式,而且,学生对新知识、新能力的获得又无不建立在既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6:41:00 | 只看该作者
受兴趣爱好的影响更大,如何在学习活动中呈现自己的才华将影响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度。另外,就社会现实要求而论,培养全面人才的观念已经被培养专业人才的新趋势所替代,学生已经提早接触社会的分工概念,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任务选择就能让学生从学校学习中认识到社会分工的合作性与独立性特点,从而使他们对将来的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中,教师应在明确活动方向后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如选择合作小组,小组内自定活动内容、自定活动时间、自定活动方式等。这样,以学生选择为前提的综合性活动,结合它特有的社会实践性,就为学生们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不同工种的“实习”机会。
(2)教师参与活动的开放性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这首先就要求我们要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他们的“工作成果”往往会给老师们一个惊喜。
其次,开放性的教师角色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就“作壁上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开放”,除了为活动作了个开场白和小节外,其余时间都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活动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使综合性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降低了综合学习的质量,学生难以从活动中得到预期的锻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在教师教学的启发、诱导下会得到深化和升华。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也需要教师提供咨询和导向,以确保学生学习优势和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自始至终贯穿教师的引导,一方面学生能在引导中更加明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6:41: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过程中“学习伙伴式”的引导更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教学。
再次,综合性学习的创造性特点要求教师备课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具备开放性的思维模式。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另一方面,教师的指导也应更上一个台阶,对超出备课范围的突发情况,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活动的创造性。同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也需要创设理想活动情境,留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
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如何把这一最能体现语文特色的课程利用好,还是我们试验区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以上的阐述只是就实验教学中遇到的个别问题所开展的思考,相信在不断地完善教学过程中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生活处处有语文”,希望利用语文这一契机,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回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7: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