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抓点 连线 揭面──语文教材复习法新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3: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黑龙江省讷河市同心中学 宋来光



学习最重要的环节是学到了什么,收获多少,虽说学习过程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知识记住、记牢。每到期末总复习的时候,许多教师开始精心策划得体适用的复习方法,无论你怎样设计复习方法,有一点不可否认,就是必须抓住教材。讲课抓教材;备课抓教材;复习更不能脱离教材。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宗”就是教材当中提到的知识点。它是圆心,复习方法是半径,怎样才能使圆画好,就要看如何运用方法了。因此,把教材复习搞好,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才能品味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真正乐趣。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即点──线──面的综合复习法。它是以知识点连知识线,由知识线铺知识面的一种简洁、有效的复习方法。笔者又称此法为“揭面复习法”“扒皮复习法”。因为复习计划是按周安排的,也可唤作“周扒皮”式复习法。下面以人教版四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为例,谈谈此法的妙用。(以下简称《教材》)



点──线──面综合复习法当中的“点”指的是单方面的知识。《教材》当中有四个现代文单元(1~4)可归纳的知识点有:1.生字、生词;2.作家、作品出处;3.重点文章透析;4.重点段落赏读;5.课后习题研讨等5个层面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每篇现代文章中都会出现,如果单独复习每一篇文章的知识点,似乎也可以,但时间一长,很容易混淆和遗忘,因为点多知识杂,如果横向来看,效果会大不一样,就是把每一课的知识点横向连接起来,就是复习发当中提到的“线”,把线归纳起来就是知识层面,这一层知识复习完,就算扒掉一层皮。



具体说就是把《教材》中第一单元第一课到第四单元第十六课的知识点1(生字、生词)连成一条线来复习,再把所有的线铺成一个知识面,这样我们就把一到四单元的生字生词统统揽于记忆中;接下来再把《教材》中第一单元第一课到第四单元第十六课的知识点2(作家、作品出处)连成一条线来复习,再把所有的线铺成一个文学常识的知识面,这样第二层的作家作品出处又被我们收入囊中。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层面,我们会一一复习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这儿,您可能明白了,现在要解决的是最开始的一步。开始确立几个知识点,我们就能连成几条知识线,最后就扒掉几层皮,久而久之,每一层知识面都经过了复习、巩固,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还会学到新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还要提醒大家,此法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在复习每下一个层面时,还可以把上一层面的知识浏览一遍。如在复习作家作品出处的同时,你会再看到第一层面的课文,那么第一层面的知识你会再浏览一遍,不经意地又复习了一次,这样就避免了短时遗忘现象的出现。



因为有很多同学反应,刚复习完的知识很快被遗忘或是被混淆,像前面提到的那样,纵向复习,点多知识杂,忘的就会快,原因是每位同学会受心理学当中提到的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再就是每位同学的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不一样,所以在短时间内,如果复习的知识杂的话,记住的较少;如果单一,记住的就多。而“扒皮式”复习法正好是记单一知识,短时间内不会忘却,扬长避短,效果颇佳。就算个别知识有遗漏的话,你在复习下一层面的同时,会把上一层面的遗漏点及时补好。上一层知识得到巩固,下一层知识也记得牢靠。此发经过一年的实践以后,同学门反应效果不错,而且他们的成绩也有稳步提高。



现代文可以这样复习,文言文同样适用此法。不过文言文的知识点要多一些。例如《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5---6)可归纳的知识点有:1.生字.生词;2.通假字3.文学常识;4、背诵古诗文;5.翻译古诗文;6.重点段落分析;7.课后习题研讨等七层知识面。这么多知识层面,运用的时间也会更多,可局部扒皮,也可整体扒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怎么好用,您就怎么来,当然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运用这种方法,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仅语文学科可以运用此法,而且其他学科也可以运用此法,各位教育界的同仁不妨一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23: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