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6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基本应用程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23:3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基本应用程序
1、导入、板书、示标。(3分钟以内)
【目的】
让学生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
【步骤】
(1)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注意事项】
(1)指定目标要准确,例如,这节课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认识什么,会运用什么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等。
(2)交代目标时,语速要慢,让学生理解并能记住学习要求。

2、学生自学前的指导。(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知道在多长时间内,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届时怎样检测自学效果等。
【步骤】
(1)布置自学任务;
(2)指导自学的方法;
(3)明确自学的要求
   
【注意事项】
(1)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安排一次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中学。每一次自学前都要交代清楚从哪里学到哪里。
(2)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边解决疑难。
(3)明确的提出自学要求。即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先学。(10分钟左右)
【目的】
(1)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己却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品尝获得知道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生的主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口答、笔答、板演等形式,检查叙述自学的效果,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类整理,确定教的内容、方式。
【步骤】
(1)学生自学
(2)完成检测性练习
【注意事项】
(1)学生自学时,教师督察一定要认真,千万不能走过场。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自学习惯,或不善于自学,或自觉性不高,但教师不能放任。对自学认真的学生要给予表扬。这样,被表扬的会更认真,其他同学也会变的认真起来,自学的质量和效率就能不断提高。
(2)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到学生中去,做过细的调查,调查的重点是中差生,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抓到手,并整理归类,个别问题随时个别解决,典型问题在后教中再重点讲评。

4、后教。(10分钟左右)
【目的】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难、补充、更正,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为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步骤】
(1)交流,中上生评判、更正。
(2)教师点拨、补充、更正、归纳。
【注意事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组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适当的渗透思想教育。

5、 堂完成课堂作业。(6分钟以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23:34:50 | 只看该作者

【目的】

(1)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

(2)使所学知识当堂得到巩固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

(1)课堂小结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A、布置作业内容

B、明确作业要求


C、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

(1)指导学生明确答案,互阅课堂作业,及时反馈

(2)学生订正错误,继续巩固

【注意事项】

通过巡视、互阅作业等不断的获取信息,着重了解中差生掌握的情况,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确保人人达到目标。

6、引导学生当堂预习下一课的内容。(5分钟以上)

【目的】

使学生通过当堂预习真正把预习新课内容落到实处,保证效果。

【步骤】

(1)明确预习内容、要求与方法

(2)学生预习新课内容;教师行间巡视、督察,适当点拨。

【注意事项】

(1)保证预习时间,让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2)教师巡视时重在督促检查、指导点拨,保证学生有好的预习效果,千万不能浮在表面,流于形式。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各种课型中的应用

根据句土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把初中历史分为新授课和复习课等。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新授课中的应用。

1、新授课的基本程序:

(1)导入、揭示教学目标

(2)指导学生自学

(3)先学

(4)后教

(5)当堂完成作业

(6)预习新课内容

2、新授课操作过程中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1)确定教学内容以后,首先要确定奔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从多方面加以概括、归纳。比如说有的老师按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将历史目标要求归纳为几大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这种归纳侧重于认识水平的要求;也有的老师从基础认识、思想认识、培养能力这三个方面去落实。这样,要求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熟悉目标,表述起来也比较方便、易行。

A、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正确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确定教学目标能使教学工作明确方向,有所遵循,避免出现脱轨和失误,有利于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同时也能使教学明确质量标准,便于正确评价教学工作,不至于检查评价教学时各取所需,混乱不清。既能使学生按目标要求调空自己的认识倾向、意志活动和情绪反应,又能使教师加强责任感,焕发工作热情。教师对目标的期望程度愈高,赶紧就愈大,效益会愈好。

b、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有不同的层次: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各册教材的年段总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又有单元目标和单课目标。这些目标上下贯通,互相联系,不可分割,高层次的目标是制定低层次目标的依据,低层次的目标是对高层次目标的落实和具体化。而这一连串的木体系服务于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总目标。

c、确定教学目标。

历史课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23:34:55 | 只看该作者

1、基础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间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往往是重点、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搞死记硬背。

2、认识:往往是对本课重要内容的思想、实质、作用等的认识,或是通过对历史内容的掌握,明白一个道理,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投入学习;

3、培养能力:结合分析历史事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陪同学生参与竞争、善于合作以及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要想较准确的确定教学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端正教育教学思想,增强改革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努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

2、要严格贯彻执行教学大纲。大纲怎么要求就怎么做。修订后的新《大纲》,使历史学科教学更好的体现了初中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教育方针,重视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历史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查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明确了各年级、各课的教学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程度。这些都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具体依据,教师不能随意违背。

3、要明确教学内容的水平要求。而水平要求一般有三个不同层次,即认知水平、智能水平和教育水平。认知水平主要看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程度;只能水平主要看在认知基础上,看学生思维操作及创新等能力的发挥程度;教育水平主要是看在前二者的基础上,看思想教育达到的程度。这些方面往往都是在前文所说的基础知识、思想知识及培养能力这些方面的具体内容中有所体现。

4、制定教学目标,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能体现的要尽量纳入目标要求,不能体现的不要牵强附会,生拉硬塞。

(2)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往往是教材中最关键的历史知识;教学难点是教材中比较抽象、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历史知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其他历史知识就容易把握了。因此,突出重、难点在历史教学上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既不易梳理历史线索,又不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A、教学过程:

【导入、板书课题、示标】

1、导入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可分为心理准备与知识能力准备两个环节。目的在于稳定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和准备。一般控制在2-3分钟以内。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在内容与形式的确定上要求精当、简捷,选取最佳途径切入主题。若能将心理准备与知识能力准备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则效果更佳。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两、三分钟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成功的导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课传统的导语,多半是以“旧”带“新”,即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尽管这种形式体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收到一定效果,但如果千篇一律,就显得平淡刻板,缺乏活力,既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常常抑制恶劣学生思维活动。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异,创新导语的设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迅速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中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里,这一定会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下面,把我们在历史课导语设计方面的一些探索提供如下:

(a)材料导入式:

(b)故事导入式

哪个学生不喜欢听历史故事?教师在上课时讲一段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c)热门话题导入式

(d)疑问悬念式导入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e)图解式导入

(f)复习导入式

因为历史内容前后相关联,由旧知识导入新课逻辑性强,操作起来也较容易,故为多数历史教师普遍采用。

(g)音像导入式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还可以联系时事政治导入,由名人名言导入等等,这里就不再多举例了。
总之,由以上举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求精,有概括性。

导语只是引入语,并不是讲授的主要内容。因此,话不在多,要切中要害,语言要精练、简明。

(b)设疑,有启发性

无论哪个导语,都要有针对性,富于启发性。“针对性”是说导语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的确定,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设题,而不能风牛马不相及;“启发性”是指导语要有思考的余地,能引起人思考探索,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23:35:00 | 只看该作者

(c)巧妙,有趣味性

导语要简练而概括,但形式是多样的,几句话的导语要尽可能设置得巧妙有趣些。所以,教师设计导语,应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当然,导语应追求生动有趣,但决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反而会冲淡和影响新课教学。

(d)求准,有严密性。

导语设计不能摸棱两可,含糊其词,导语的语言很形式都应恰当、准确,无论设置、说明、比较等都要明确、精当,不使学生产生歧意和误解,使学生的思维顺势进入新课的正确轨道。
当然导语要注意思想性,不能只顾及了趣味性而忽视了教育性,思想性。

1、板题,示标阶段:

导入板题后,接下按理就是出示目标。因为课上明确目标不可能长篇大论,因此,在出示目标时,应力求语言精练,表述准确,语速要尽量慢些,让学生都能很快准确掌握本节课的目标要求,特别是重、难点问题。

如何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呢?我们坚持一点:依“纲”扣“本”。当然,并不能说《大纲》就是教学目标,《大纲》与教学目标既有关系,又有区别。我们认为:

(a)《大纲》是对教学方向、原则、内容、范围的规定,教学目标则要依据〈大纲〉而制定,将〈大纲〉的要求具体化,变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分类体系。

(b)〈大纲〉虽有明确的要求,但对知识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分类并不一定全部明确。教学目标则有知识层次,可以分类推进执行。

(c)〈大纲〉仅供教师教学使用和掌握,教学目标则不仅可以供教师使用和掌握,学生也能使用和掌握。

(d)〈大纲〉不能评估出教师教的效果,学生学的效果。教学目标则可以评估学生,也可以评估教师,可采用测试方法去检验。

因此,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课本的方向、原则、内容、范围是完全一致的,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大纲、教材的更加具体化、明确化,便于师生掌握,便于教学效果的评估与检验。贯彻目标的教学,只会加强教学,提高质量,决不会影响教学和降低质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坚决做到:一不超纲。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凡是搞“高起点、高难度”的教学,效果都不理想,因为这种教学只适应少数尖子生,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差生只会越来越多,降低了教学质量,即使培养出几个尖子生,也只是“水落石出”而已。二不低于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因为教学起点过低了,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标要求适中,既不任意拔高,也不随便降低,使汇总、差生学得进,尖子生学得活,取得“水涨船高”的教学效果。

不论哪一课都有许多内容,如果我们部分主次什么都讲,那就等于不讲。如果每课都要这样讲,就难怪学生不要听了。因此,我们首先要有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一点至关重要。

有的老师听了洋思的课以后,觉得洋思一上课就出示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好,回去后就机械的模仿“洋思模式”。结果,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教学目标定得不准。表现为:一是过于随便,过于简单化。有人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作为教学目标,并且围绕目标设置两、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结果,问题有深度没有梯度,学生一个个呆若木鸡,老师大发雷霆。这能怪学生吗?这完全是老师“心中无数”造成的。二是过于程式化。不分课型,不辨学生好恶,呆板同一程式操作。名为学洋思教学改革,实质上仍是传统“程式”化教学。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与教学整体相适应的,不是孤立出现的。教学目标的选定要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更要充分考虑学情。备课时尽量把教材钻研得透彻些,而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小、过细。一节课,我们应该围绕教学大纲,单元教学重点,本课应该落实的教学目的、要求出发选准“突破口”列出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就是教学目标的细化。

【先学阶段】:

所谓先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课本进行自学。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学生必须认真自学,掌握基本的知识,并找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普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这样才能为后教提供真实的素材。否则教学效果就不会好。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先学”这一环节呢?

1、学前的准备:

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用什么方法自学,通过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等。

2、生自学,教师作过细调查: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除了注意端正学生的态度外,更要认真巡视,进行过细检查,参与学生讨论等,找出学生自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后教阶段】

所谓后教,就是在学生先学后教之

  

后,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是学生最终能否学会本节课的知识,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方面要弄清楚教什么,另一方面弄清楚怎样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23:35:04 | 只看该作者


1、教什么?教学生自学后还不会的地方,绝不能否定学生自学的成果,从零开始,照本宣科。教师通过指明学生回答思考题,根据“先学”后暴露的问题进行教学,凡是学生自学已经解决的,已经会了的坚决不教。



2、怎样教?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尽量的引导会讲的学生讲。先指明学生回答,若答对,教师做适当肯定,表扬,不必重复答案,若学生回答不全面或有错误,就指明其他学生帮助补充,更正,若其他学生难以完成则教师先点拨,提示。这个时候教师切不可简单的批评,应尽量鼓励学生用于发言,大胆争论,可引导学生同桌或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同时引进竞争机制,给敢于发表见解的同学适当加分,对答到一点内容的同学加较大的分,对答的比较完整的同学加重分。一节课下来,以小组为单位,累计加分,得分最多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的,一定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高竞争能力,陶冶了情操。



后教阶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部分,这一阶段运做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一节课的成败。后教的过程既是全面检查自学效果的过程,更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不教,而是要更好的教,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一关键就在于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质疑、释疑、巩固阶段】



a、质疑、释疑



这一阶段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a)思想认识要更新。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教师的教。现在,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更应注意学生学得如何,要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b)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教师想到的,也不一定是教师能够准确讲清楚的。我们绝不能认为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耻辱,而是要认识到这恰好是我们教学的成果之一。



(c)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们不是给现成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动脑,让学生讲出为什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巩固阶段】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当堂巩固所学知识显得尤其必要。抓好这一环节,可以为下面的当堂训练打好基础。



【当堂训练阶段】



“当堂训练”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笔答、自背、互背、,抽背、板演等方式完成。



在“当堂训练这一环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a、保证学生练的内容和质量,是训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搞死记硬抄。



b、保证练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



c、保证练的形式是学生完全独立、快节奏的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只注意纠正错误。
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以及紧张、快节奏学习的习惯等。



【预习新课内容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新授课预习任务。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有了这个环节,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怎样学习,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以便对学生做具体的指导。同时,又能从学生质疑中得到启发,从而验证教学设计的正误,即使加以调整。这一环节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力保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a、指导预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23:35:08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环节主要是明确预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其做法与前面的“指导自学”相类似。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b、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后,教师行间巡视,进行督促检查。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过**正成恶劣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教的时间大大减少,学生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始终处于紧张兴奋状态,学习能力增强了,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及不良习惯都得到了纠正,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复习课中的应用



1、复习课的基本程序:



(1)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标。



4、指名朗读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科学技术在国防、社会经济、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起关键作用,说明、论证邓小平的论断。   



   
(五)巩固,练习。




1、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三分钟)。



2、完成《自学指导用书》本课练习。



(2)学生自背、互背教学内容,及时反馈。



(3)查漏补缺,深化理解有关历史内容。



(4)检测。



(5)指名学生回答,明确答案,同桌互阅检测题,及时反馈。



(6)继续巩固未掌握的有关内容。



(7)进一步检测,及时反馈。



2、复习课操作过程中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1)复习课比新授课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时间上来说,学生活动时间一般超过三十五分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是一节课的成功的关键。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纠正学生的错误和新授时的知识缺陷,同时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授的基础上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甚至是质的飞跃。



(3)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采取放羊式的复习。绝对不能教师只图个人轻松而放弃对学生的督察、指导、检测。



(4)教师要及时准确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否则,指导就没有针对性,督察就成为一句空话,检测也只是一个形式,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请大家再看下面的资料,



以了解洋思中学的历史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



洋思中学原版教案 第十八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9: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