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整体构思,优化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系统性强,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知识之间不仅有纵向联系,还有横向联系。因此将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运用于数学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整体观念,不能把每一个例题看作是孤立的个体,就题讲题,而要很好地研究每个例题的意图,例题之间的联系,该例题和今后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前想后,不断地使新旧知识形成网络,为学生建立起知识整体结构。例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见“多”就加,见“少”就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学生在第二册教材中学习了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虽然当时教师也注意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线段图理解题意,但是从第二册教材中学完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到第四册学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这中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所做的题都是有“多”字的就用加法计算,有“少”字的就用减法计算,形成了思维定势,到第四册时产生了负迁移。

  怎样排除这个干扰呢?教师要有整体观念,虽然这部分知识是在第二册、第四册分别出现的,时间相隔近一年,但在第二册教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就要想到在第四册还要出现反叙的应用题,因此要整体构思、统筹安排,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能突出数量关系,改变学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现象。为今后学习反叙应用题排除干扰,打好基础。我用以下方法教学,效果很好。

  (一)举实例,明确基本概念

  为使学生明确“同样多”、“多”、“少”是相对的,是比较出来的,我指着班上一名中等个子的学生说:“××同学个子高”这句话对吗?话音刚落,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论,有的说:“不对,他的个子比我矮。”有的说:“对,他的个子比我高。”有的说:“没法回答,不知道他跟谁比。”通过这个实例,学生明确了高和矮、长和短、多和少等,都是两个数量相比较而得出来的。

  (二)摆学具,搞清数量关系

  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两张硬纸条,一张长些,一张短些。在长纸条上对齐短纸条的长度,画一条竖线。用长纸条表示较大数,用短纸条表示较小数。



  让学生观察较大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怎样求较大数?学生通过观察条形学具,可以看出较大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较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较小数多的。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能求出较大数。联系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摆条形学具弄清怎样求较小数。学生看出来了,从较大数里去掉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较小数同样多的。联系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这样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解答就和加、减法的含义联系起来了,使新知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同时培养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我注意充分发挥条形学具的作用,每做一道应用题时,我不急于让学生列算式,而是先摆学具,说出题中哪个数量用长纸条表示,哪个数量用短纸条表示,要求的是什么,看学具说出怎样求。通过反复摆条形学具,学生对怎样求较大数,怎样求较小数,形成了表象,理解了算法。

  (三)抓分析,找出解题思路

  通过摆条形学具,学生懂得了求较大数用加法计算,求较小数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后,关键是弄清具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确判断要求的数是较大数还是较小数。为此,我抓住题中的比较句,“……比……多(少)……”引导学生根据以下四点进行分析思考的方法。

  1.谁和谁比?

  2.谁多谁少?

  3.知道了谁,求谁?

  4.要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

  根据这四点分析,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落到了实处。到第四册学习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非常顺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一般都能正确解答。如义务教育五年制数学第四册第13页例8:

  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

  学生读题后,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对比较句重点分析思考,搞清了题意。



  通过分析思考,学生明确了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是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多,黄花少,知道了红花的朵数,要求的是黄花的朵数,黄花是少的,学生弄清了题意,再结合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线段图及条形图的表象,学生理解了求黄花就要从15朵红花里去掉比黄花多的7朵,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出算式:15-7=8(朵)。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小结时,我又强调指出,这道题条件中虽然写有“多7朵”,但这里的“多7朵”是指的红花比黄花多7朵,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7朵,所以用减法计算,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思考。

  通过整体构思,突出数量关系分析,教前想后,使正叙、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了题中有“多”不一定加,题中有“少”不一定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完全改变了过去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采用课程教材研究所全国实验班统一试题测试,其中有一道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正确率为10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8: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