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38~39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
|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具准备】
CAI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学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各种形状图片
|
一、
创设情境:游太空
机器人叮当带我们去游太空,看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小朋友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
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提问:这些都是我们已经认识的物体,可是这些物体的面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呢?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一摸,并和同组的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自己摸到的感觉。
小朋友们通过摸一摸发现有的面摸起来是弯弯的,也就是曲的,有的面是平平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平面的图形。出示课题。
二、
引导探讨:“面从体出”
1,
教师引导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
提问:谁知道长方体的这个面是什么图形?
我们可以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长方体上揭下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到一个长方体,举给大家看看。并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
2,学生自主从不同物体找到不同图形,
提问:你能从其它物体上找到其它的图形吗?
学生小组合作在老师给的物体上找图形。
学生汇报找到的图形老师在黑板上演示。(从不同物体上揭下不同图形,贴在黑板上)
3,
认图形,出示名称。
4,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今天认识的图形平平的,他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4,学会用体描形
学生想办法,动手用老师给你的物体在纸上描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学生展示描到的图形,小组互相说说:用什么物体描到了什么图形。
5,
知识应用于生活。
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见到过这些图形?
三、
实践活动。
1,
给图形涂颜色
观察叮当的照片,按要求认图形涂颜色。
2,
认识交通牌
参观星球,叮当走过4个路口,认识交通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
捉迷藏,找图形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特征,在具体情境中辨认这四种图形。
4,
拼图
运用学习的图形进行拼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全课总结
闭着眼睛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
|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设置了机器人叮当带领游太空的情境,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铺垫。
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物体上找长方形。接着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上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同时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
进一步巩固认识的图形,并通过拼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闭目想像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