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00:4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古诗两首
文本解读:
课文的两首古诗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叙以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分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资源运用:
1、放大课文插图或投影片。
2、老师多阅读些唐诗,并了解作者贾岛的生平及有关材料。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2课时                        
第一课时
1、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1、 背诵并默写诗。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所见》。
2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看?(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二、揭示诗题:
1、板书《导隐者不遇》。
2、解题。访:访问、拜访、寻访。隐者:隐居的人。不遇:没有遇见。
3、揭图。请看图——出示投影片(或课文插图。)、
(1)想想并思考:图上画的两个人是谁?
(2)说说这幅图画是描写什么情景?(诗人与童子对话的情景)
(3)图上看不到隐者,他到哪儿去了?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一边轻读全诗,一边理解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试读全诗。
四、讲读课文:
1、诗人到什么地方寻找隐者?(山中僻野)见到了没有?(没有)隐者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去了?从哪些诗句中表达出来?(上山采药去了。只、此)
2、诗人是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诗句中哪个字里看出来是这种关系?(师徒关系的“师”)
4、隐者的这个小徒弟能具体知道师父到哪座山的哪个地方采药的吗?这双是从哪一诗句中表达出来的?
5、“云深不知处”中“云深”是什么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座山是怎样的一座山?(云雾迷蒙的意思、高大)又从连他的小徒弟也不知道师父到底在这座山的什么地方采药,可以看出隐者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行踪不定、飘飘欲仙)
6、从整首诗看,哪一句是写诗人问,哪几句是写童子答?
小结:《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用问答体的形式,是通过“我”与童子的对话形式写的。第一句问,以下三句答。写出了山的高大幽深和踪迹不定、飘飘欲仙的隐士生活情景。
五、齐读全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第1句:我寻访隐者时,在一棵松树下碰到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父哪里去了。
第2句: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
第3句: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只:就是。此:这)
第4句:山上的云雾迷漫,我不知道到底在什么地方。(深:浓重。处:地方)
小结:说出全诗的意思。
六、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作业设计:
一、 比一比,再组词。
隐(   )   处(   )   深(   )   此(   )
稳(   )   外(   )   探(   )   些(   )
二、默写《寻隐者不遇》并回答。
1、从童子的回答中想象一下,诗人可能问了些什么?
2、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什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00:45:2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个别、集体等多种形式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古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一首古诗。
3、板书《所见》,指名读,齐读课题。
4、“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他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请大家自读古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同桌互相检查读。
二、初读检查:
1、指名读,检查正确。
2、出示生字新词:骑   振   樾
分析并记字形。
3、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范读,合作读。
三、整体感悟,层层推进: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重点明白“振林樾”与“意欲“的意思(传遍了树林;想要做什么事情)
2、进一步理解诗意前两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
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和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生反馈时,师相机引导。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诗意后两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此时袁枚又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时的样子。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着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4、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1)配乐诵读,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3)现在,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整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齐背、个人背。
四、拓展总结:
1、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现在老师还想送大家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看看谁想到的画面丰富。(出示《宿新市徐公店》)
2、师简要描述古诗前一句画面。
3、生轻声读后一句,想象画面,同桌讨论、反馈。
五、写字指导。
板书设计
                所见(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       黄牛
              林樾       鸣蝉
课时作业设计:
一、解释带点的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
1、《所见》一诗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读完全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    )、(    )、(    )、(    )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灵活生趣的画面。
2、学完古诗后,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试着编一个小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3: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