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资料教学小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09:1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资料教学小记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简记
这是一篇喻理于物(借物喻理)的散文。作者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文章始终围绕“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一句构架全文。而全文结构紧密,多处词句存在有紧密的内部联系,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切割、重组、勾连是设计教学的一个重难点。
我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切割重组,以期实现合理勾连,突出教学重点,把握文本深度含义。
即由课文第中心句开始,直接进入课文语言文字中,不作任何导入。然后浅层触摸这株柳树——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从外表上来理解这株柳树与众不同之处。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出示课文中心句“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让学生找出这个中心句的关键词,弄清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然后反问学生,如些常见而平凡的柳树,有什么神奇的呢?甚至神奇到令作者“望而生畏”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近这棵柳树,将目光聚集到这棵柳树的外形上来。
由课文细致的描写,看到它“巍巍然撑立在青海高原上”,从对“撑立”一词的深度分析理解,进一步看到这株柳树的强大的生命力。
这株柳树能长到“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这些句子能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生命力的旺盛,但并不能表现出“神奇”。我将课文开头对青海高原的环境描写勾入此处,并适当补充“青海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这里全年降雨稀少,有时连续两季不下一滴雨。地面植被少,岩石裸露,增温散热都快,气候恶劣,是生命的极限区乃至禁区”这些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这株柳树生存环境之艰险,为理解“神奇”作好铺垫。
然后利用文中相关联的句子组织下一步更深入的理解。即第四自然段中的“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有效利用文本语言资源把学生带入与作者相同的疑惑与猜测之中,通过对第六、七自然段的学习,及与第八自然段的简明对比,进而深切感受“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
文章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说理服务的,我在教学到最后时,以一句“你不觉得作者似乎有意在说什么吗?(或你觉得作者这仅是在写一株柳树吗)”为诱导,引导学生领会“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在文中,“衬托”、“反衬”的写作方法也作了适当注释。
对课文进行切割重组后的自然段教学顺序为:1、2——5——3、4——6、7——8(简略,作为过渡)——9。
本文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没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反复读,所以在教学前要组织学生利用早读或其它时间充分朗读,不然,教学效果可能会打折不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03: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