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08:5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
3.激发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学会怎样去阅读书,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门。
教学流程:
一、导入,质疑。
1、世界文化宝库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也有许多国外的名篇名著。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2、当你读到这个课题,你脑袋里会出现什么问题。
小结:有两个问题对于学习这篇课文来说是最关键的,第一,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第二,为什么这本书是男孩子必读的书。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读文章。
二、自主阅读、交流。
1.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作者得到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是一本                                                    的书。出示1
提醒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关注书的扉页和书的内容。
交流:——这是一本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的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写给“我”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板书:学会生存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这是一本让吴缅爱不释手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
三、细读故事情节,交流。
1、可是这放在我抽屉里的书却是一点都不起眼的,相反,它很旧很旧,封面已经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翻开书,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了,可它偏偏是我家三代相传的书,是男孩子必读的书,而且我才读几行,就已经爱不释手了。这到底是怎样的书,这么具有魅力,你们想读吗?
2、要想短时间内了解这本书,你们的经验是什么?板书:读读故事梗概
“梗概”意思是大略的内容和情节。
认真读读7-12节,了解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就可以像刚才这样先读读书的主要内容,对书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我们在向别人推荐一本书时要把主要内容概括成几句话,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试一试。
(讲鲁宾逊一次独自一人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他克服重重困难,度过长达28年野人般的生活,最后终于获救。)
4、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在28年的漫长岁月里,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跟外界一点联系也没有。
(1)你们想想,鲁滨逊在岛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没东西吃、没安全的地方住,孤独、寂寞、恐惧,处境是很危险的。)
(2)是怎么克服的?拿笔画画。师相机点评
5、我们可以想象,鲁滨逊在这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栖身的艰辛与面对的危险。但是他却能勇敢地一一克服。他靠的是什么?
让学生随机板书:聪明机智、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热爱劳动、具有坚强毅力……
小结:读书就要在欣赏一些故事情节中感受人物特点。板书
四、欣赏名言获得启示。
1、作者喜欢这本书,还从书中获取了成长的力量。他从书中读到了一些非常简短却蕴含道理,能给予我们启示的名言。板书:品品书中名言
出示2: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请你读读这句名言。谁能联系文章内容说一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惧怕危险)
(一个人如果从心理上被打垮了,那么他就没有机会去战胜任何困难。如果鲁滨逊被这突来的灾难,被经历的危险与困难打垮的话,他就不能活下去,即使完全有机会生存,他也由于精神上被打垮而无法生存。)
文中有一句话就是对此句的最好解释。指名读,齐读。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帮我们丰富了对这本书,对鲁滨逊这个人物的理解。
2、老师在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句话,同样的简简单单,同样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出示3: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请你读读这句,你又能感悟到什么?谁能联系课文向同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空想是不可能现实的,空想家永远做不成想做的事情。鲁滨逊明白这个道理,更清楚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只幻想着生活出现奇迹,总坐着幻想现实的改变,自己必然会被这个孤岛给吞噬。他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能振作,才能产生求生的欲望与动力。)这句话也是可以激励我们每个人的名言,其实这样的名言书中很多。
3、小结: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必须有这样一双慧眼,去发现这样的能给我们启示的精练的名言,从而获得启迪。
4、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师觉得读书的时候还要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板书)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吴缅在读书过程中就慢慢在心目中勾画出了鲁宾逊的样子,指名读。
再读,闭眼想象。
5、作者为什么会把鲁宾逊想象成这个样子?(鲁宾逊身上的每件东西都是为了克服困难准备的。从这身装束表明鲁宾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作者也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板书:学会创造
五、总结交流
1、就是这样一本书,让人三代相传,爷爷在书的扉页写上“一个男孩必读的书”,爸爸在上面写“学会生存”,我读了这本书,也决定把书好好珍藏,等自己有了儿子,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那如果是你,如果你要把这本书传给自己的儿子,你会在书的扉页上写上什么呢?小练笔
交流。同学们写得非常精彩,其实这扉页上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你读完书之后的最真切的感受,最大的收获。读完一本书,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是非常重要的。
2、爷爷和爸爸送我的仅仅是一本书吗?(还寄托着一种希望)是什么希望呢?(像鲁宾逊一样……
3、表面看来,我们一家三代是在传一本书,而实际上是在传承                     
出示4
4、为什么这本书是男孩子必读的书?
师适当补充:我觉得男孩子要真正长大,要有一些磨难,而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不可能像鲁滨逊那样过那种孤岛生活,但我们可以通过读小说,来实现心理成长,在心里上先成熟起来。所以男孩子一定得读,不能错过。
5、讨论: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
女孩子也要读一读这本书。因为女孩子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要去面对、解决困难。看到这本书,她们同样会受到启发,变得勇敢,变得坚强,从而学会生存,成为一个成功者。
6、同学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叙事语言通俗易懂,这部名著风靡当时且历久不衰,在世界各地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今天这本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小说,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著作。
这个富有离奇色彩的故事绝对不是我们一堂课所能读完的,想看整本书吗?你想了解什么?
交流(后来又有哪些奇特的经历呢?28年的漫长岁月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读过的、手上有正在读的、后面想要读的举手示意。
六、课堂小结:
《鲁滨逊漂流记》里边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欣赏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会让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更加丰满,里边也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品味的名言,这些名言需要我们反复地咀嚼,用鲁滨逊的经历去咀嚼,甚至用我们自己的生活去咀嚼。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书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七、作业:出示5
1、制订计划,读好《鲁滨逊漂流记》,并写一篇读后感。
2、已读过的借阅《汤姆索亚历险记》。
板书设计: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聪明机智            学会生存
不怕困难            学会坚强
勇敢顽强            学会创造
热爱劳动            ……
具有坚强毅力
……
渗透:
读读故事梗概
感受人物特点
品品书中名言
发挥丰富想象

教后反思: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学习文章内容的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真正为学生的有效阅读奠基。让学生在自读、自我交流、自主板书的过程中读懂故事情节,读懂了主人公的内在精神,读出了长辈对幼辈的期望,教师在适当处的巧妙点拨,又体现了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写话设计较好,“如果你把书传给儿子,你准备写什么?”既是对文章的总结,又是对内容的升华。同时两道精妙的填空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深处,使学生对文本感悟地更深更透。
需要改进之处:时间把握不够合理,第三环节细读故事情节,交流,第四环节欣赏名言获得启示所花时间相对较多,以致第五环节对几个关键问题的总结交流由于时间仓促,讨论不够深入,如:如果是你,如果你要把这本书传给自己的儿子,你会在书的扉页上写上什么呢?表面看来,我们一家三代是在传一本书,而实际上是在传承                      。为什么这本书是男孩子必读的书?这些问题学生可能领会还不够深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课相当于是一节读物推荐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教师在课外还要做好大量的工作,开展好后续活动。要让学生人人都能读到这本书,班上只有十多本,如何漂流?为保证效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坚持看。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效监督并指导方法,如引导学生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制作读书卡片,确保读书的效果。要开展好读书交流会,为学生提供交流读书心得的机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03: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