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
由生活场景导入:
| 1.肖明家来了客人,妈妈用玻璃杯和陶瓷杯给叔叔阿姨倒水,阿姨端起来慢慢喝就喝,叔叔摸摸连忙放下,为什么呢?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
| 1.思考、提出问题。
| 不给学生任何限制,而是要鼓励和激发学生作出尽可能多的贴近现实的猜测,提问为后来的实验设计做铺垫。
|
二 、生活体验 引入新课
|
(一)活动一:探究不同材料的热传递。
1、桌上四个杯子(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同时到入热水猜一猜那个杯子传热快。
2、请两名同学上来亲自验证一下。
| 1.学生猜想。
2.学生用手模将结果告诉大家。
| 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激起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引出探究主题。
亲身经历,验证猜想,,经历猜想到探究过程。
|
3、课件出示:铁、玻璃、塑料、陶瓷谁的传热快?
| 学生看大屏幕思考。
| 课件展示突出重点,引起学生注意。
|
4、请利用老师给各组准备的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到底哪种材料传热快?看哪各组想的办法多,办法最适用,最简单!
| 小组讨论,设计验证实验。
| 固定的材料,开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
5、各组交流教师指导。
| 小组交流方案。
| 交流方案,及时指导,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
二 、生活体验 引入新课
| 6、课件展示:我们把像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我们把像非金属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传热慢 非金属
热的良导体 传热快 金属
| 看大屏幕阅读材料,理解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 课件出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概念,给学生留下印象。
|
(二)了解固体的热传递
1、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利用材料(小铁棒)研究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注意设计的实验必须是用眼就能看见的现象,而不是用手去摸。
| 学生讨论方案。
| 明确实验要求,提供实验材料,为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
2、指名小组交流方案,并适当指导
| 小组代表交流。
| 交流方案为实验做好准备。
|
3、指导各组实验
| 各小组合作试验实验。
|
|
4、组织实验结果交流
| 交流试验结果得出结论: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 汇报实验,检查评价,落实教学目标。
|
三、由生活经验谈应用
| 5、课件展示: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我们把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
(板书:温度高 传向 温度低 热传导)
| 阅读,建立热传导概念。
| 课件出示,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
|
四、巩固拓展
|
1.在现实生活中家里用的炊具哪里用到热的良导体,哪里用到热的不良导体?
2.老师喝水用的是玻璃杯,谁能想办法使玻璃杯倒上水后不是很烫手。
3.通过本课的实验研究,你都有哪些收获?
| 1、回想生活中的发现,了解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应用。
2、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问题。
| 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问题,体现科学教学的理念。
总结交流,进行知识的回顾。
|
板书设计
|
杯子变热了
热的不良导体 传热慢 非金属
热的良导体 传热快 金属
温度高 传向 温度低 热传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