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板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13:3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板书设计
邵武六中:张祥梅

1.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历史    (3)、课时:1课时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7课。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九一八事变”,简述了中华民族出现危机的开端;②“不朽的民族战歌”,充分表现了中国各界民众的强烈责任感;③“西安事变”重点介绍了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从而揭开了抗日救亡的新篇章。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本课也是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主题下的第一课,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学习主题在中国近代历史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1931年,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激化。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峙的单一格局被打破,中国近代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局部抗战阶段,这一节课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为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奠定了基础。从长远的角度看,这节课对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掌握学法,对学习整个抗日战争历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都有深远的影响。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所以本课的教学地位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救亡运动中最杰出的音乐代表作品,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创设历史情境,将学生重新融入那民族危亡的时刻,加深学生对“不朽的民族战歌”的认识。
通过学生模仿当时张学良和杨虎城是如何劝说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一致抗日的,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爱国责任感,
  通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讨论,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
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
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其中,西安事变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于理解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一定难度。
5、教学方法:
(1).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2).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从影音像、情景再现等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情感教育润物无声。
6、教学准备:
(1).根据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影像资料:九·一八事变视频资料。音乐资料:《义勇军进行曲》。(2).收集相关的教学内容的资料。

教案设计: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情景导入
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我提示几个关键词,来个快速抢答,看谁反应最快!注意:我说开始才算数!
提示一:国耻
提示二:1931
提示三:路轨
提示四:沈阳城
答案:五个字。(九一八事变)
开始!(学生反应很快,进入课堂状态)
一.走进历史、体验历史
1、首先走进“九一八”
播放电影《九一八事变》有关片段,并多媒体同时出示问题:从影视片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去感知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畅所欲言。
大敌当前,国民政府的态度如何呢?
(多媒体展示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1)从材料看,国民政府实行什么政策?
(2)这命令造成了什么后果?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提问:蒋介石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呢?
师生共同得出:蒋介石的阴险目的。然后出示一幅幅日军的滔天罪行图片,并出示问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儿女能坐以待毙吗?假设你身处当时的形势,你会采取什么态度?理由如何?
激发学生痛恨日本帝国主义无耻侵略中国、痛恨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痛心国土沦丧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不朽的民族战歌
歌声响起《义勇军进行曲》,师生同唱,同时(多媒体展示问题):•
•你唱 这首歌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对于唱此歌的感受,不要拘泥于一种答案,只要是同学们有真情实感就可以了。
师生共同说一下这首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影响。
最后教师总结: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这首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了不朽的民族战歌。但是蒋介石仍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扣押了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
过渡语:张扬二将军为什么能冒天下之大不为而去发动西安事变呢?
学生模拟事变前后张、杨对蒋介石的劝说和“兵谏”的大致经过,激发学生兴趣,并且感受蒋介石的蛮横、和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

(探究讨论):•蒋介石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如果你处在那个年代,你是主张杀蒋介石还是主张释放蒋介石?为什么?
小组之间探究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会形成两种观点,对哪一种观点教师不给予肯定或否定,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国内外的复杂形势: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教师播放电视剧《西安事变》的有关片段,看一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处理蒋介石的?
(多媒体展示问题)•(1)、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做得?
•(2)、这种解决方法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最后总结:西安事变只有和平解决才有利于抗日,有利于人民,有利于革命,才符合全民族的利益。历史何现实证明:中共当时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政策是英明的,有远见的。从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意识。教师补充讲解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遭遇如何呢?并播放这段视频,使学生深刻的体验这两位将军的爱国精神。他们个人的不幸换来了民族的大兴。
三.感悟历史体验升华
过渡语:我们俯瞰大地,一条用民族精神和血肉之躯筑成的长城隐约可见,我们坚信我们的民族不可战胜,怀着这样的信念,搭乘时空列车回到历史课堂上。
(多媒体展示问题)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
最后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从而在歌声中达到感情的升华,在激扬的旋律中抒发爱国情怀。
四、巩固检测
课堂小结
由于日军的入侵和蒋介石政权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中国的国土沦陷,民族矛盾激化,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关键时候,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团结一致,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行为和教学设计围绕课标来展开:
(1)在内容的处理中,增加内容有:国内外的复杂形势,目的是浅化的课标中关于学生对于理解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难度,并体现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博大的胸怀。其次添加了张学良、杨虎城的遭遇,目的是在学生中体验爱国情怀。
(2)教学过程都是出示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出示资料……。让学生在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中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着重于学生参与教学,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如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有关历史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分组讨论以辩论的方式探讨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些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出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有关课程目标的理念。这也是本课设计的最大亮点。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面貌,感知时代特征
(4)用音乐渲染历史情境。一些历史题材的音乐蕴涵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能反映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本课中充分发挥了抗日歌曲的功能。如: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知全民族抗战的呼声,体会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壮举。
(5)用电影资料、历史图片呈现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幻灯片、图片和影视资料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历史表象,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是常用的教具。
板书设计: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    九一八事变(1931、9、18沈阳)
二、    不朽的民族战歌(聂耳、田汗《义勇军进行曲》)
三、    西安事变(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15: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