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13:2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初中化学现行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二个课时完成,其中分子与原子是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前两章从宏观方面学习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产生了对化学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第三章从微观角度、定量计算等方面来解释物质的性质及变化,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逐步形成完整化学科学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在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微粒观的基础上,通过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形成、建立与理解,对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统一性、多样性,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起着承上启下的的作用。它即是上节内容的自然延伸与提高,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能力:建立分子与原子概念,明确二者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理解模型是化学研究一个重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形成正确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原子的异同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二章的学习,学生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体验,初步掌握了化学学习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上一节对于微粒的一般性质的探究,也初步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一些物理变化。但根据我这几年来的课改经验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女生。而对于微粒模型化的学习,学生缺乏经验而认识不足,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对于本节,除了要指导学生建立和理解分子、原子概念外,还应尽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掌握运用模型进行学习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法
1、情景式教学法 2、信息技术教学法 3、模型教学法
对于理论的学习,学生普遍感到不易理解,容易忘记。只有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理论问题形象化。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事例来学习,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从模拟的微观过程中获取一些感性认识,然后经过思考,相互讨论等抽象思维,促使学生产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继而形成概念,归纳出规律,再用规律去解释现象。同时,进行练习运用,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说学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应用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讨论中成长,在应用中提高,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养成交流、合作的自主学习习惯。
五、说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复习提问:1、温度计内水银为什么会随温度的变化而降?2、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复习微粒的性质,引入新课。

设问导思
观看“硅表面隧道扫描”录像片段、展示苯分子、铅原子等微观图片,得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
让学生真实的影像、资料明白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二种微粒。

设疑启思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哪些是由原子构成的呢?配合“元素周期表”,分析物质的组成情况。
引发学生思考及讨论,结合“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构成情况。特别指明双原子分子的情况,让学生明白“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也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回顾理思
回顾并观看水的电解实验,思考:1、水通过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水、氢气、氧气的化学性质一样吗,为什么?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请你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水电解与水蒸发这二种变化的不同。
重现所学知识,用宏观的事实引导学生进入微观的世界,并以问题思考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即符合学生的发展认知规律,以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动画激思
观看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动画,配以课本65页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 1、水电解过程哪些微粒发生变化?哪些没有?2、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变化过程。3、从微粒变化情况分析,你认为分子与原子最显著的差异在哪里?
用生动形象的录像、图片等呈现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心得,归纳出分子、原子的差异,以突出重点。

练习拓思
1、模仿课本65页水分子分解过程的解释说明,从微观角度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的过程。
增强学生对化学术语的运用能力及表达能力。

2、多媒体展示铜、铝、氧化汞等物质的微粒模型及化学式,正确判断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哪些是由原子构成。
用模型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子与原子的差异,从而突破难点。同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也为下面有关化学式的书写、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3、思考并完成三道选择题
加深学生对分子与原子的理解

归纳反思
概括分子、原子的特性,明确分子与原子的不同。反思:1、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你对分子、原子还想了解些什么?3、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用其它方法能否再分?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明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与意识。

作业布置
必做题:P71页第5、7题
选做题:查阅资料,自制氨气、氮气、五氧化二磷的分子结构模型。
通过设置不同要求作业,即巩固所知识,又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进一步探究原子、分子的奥秘。


总之,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
1、以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意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恰当使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实现学生的多维发展。
2、配以态势、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对学生多加引导和鼓励,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以生动直观的动画、录像、模型等呈现形式解释分子、原子存在与差异,以突出重点;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随堂练习,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当然还存在不足之处,望评委多多指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1: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