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第4课《它们吸水吗》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7:5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第4课《它们吸水吗》
作者及工作单位  延安市黄陵县腰坪中心小学 师红梅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谁更容易吸水。这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在四种不同的材料上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它们的吸水现象,分别用合适的方法描述水滴的变化和材料的细微变化,并以此判断四种材料吸水能力的强弱。第二部分:纸的观察。教科书用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第三部分:造一张纸。这部分教科书是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的。第四部分:我们来造一张纸.这部分的主要活动有两个:1,经历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找浆——抄纸——压平晒干。了解纸的构成方式:用纸纤维叠加而成;2,比较自己造的纸和平时所用的纸的区别,如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纤维长短不同(光滑程度不同)等。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植物,动物)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本单元的内容——物质世界,并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纸作为研究物质世界的切入点。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三年级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头也能吸水,塑料和金属却不太能吸水。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着表达不准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构造相关联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7:55: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8 17:56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小魔术:水到哪里去了
教师出示两个杯子,在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入毛巾和塑料,然后在倒入同样多的水,分别从两个杯子里取出毛巾和塑料,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了 水跑到哪里去了呢
师: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生:……
师: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师板书课题)


学生惊奇水不见了,讨论水到哪里去了。

利用小魔术导入新课,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一)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同学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并且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二)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师: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指名汇报所选择的方法。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三)介绍造纸术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多媒体)。
(四)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来设计实验,互相借鉴,共同分享,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指导者,激励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喜欢探究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严谨的态度和敢于尝试,大胆探索的精神。
三、深化理解 内化新知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比一比,在一分钟之内哪个小组说出各种纸的名字多。
3、你所知道的纸都有哪些用途
4、师准备一些不同的纸展示给学生,感受纸的多样性,全班交流纸的用途。
5、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四、归纳总结 促进建构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你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进行质疑.


质疑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多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拥有信心,这样既注重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又渗透了实践第一的原则。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不同的材料,看看它们的吸水能力有什么不同,课后同学们在一起交流交流。
2、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制造出一张精美的纸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



板书设计

                        4.   它们吸水吗
                     纸   最强    纤维   结构      
                    木头   强
                    塑料   弱
                      铁    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7:55:5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充实,在时间上很紧张,有点走马观花的味道。第一部分,比较材料的吸水的性质,书本上说的这几种材料,如果只是利用学具袋的用具,恐怕需要消耗一些时间。因此,我直接提供了报纸和餐巾纸,木头,保留了塑料片和铁片。但这样其实改变了一个特征,即几种材料的厚薄不同。事实上,材料的厚薄对不同材料吸水能力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再说我觉得这个实验做得还比较粗糙。我开始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重点讨论了如何滴水、观察哪些变化,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们经过讨论、反思后和我的引导后都做的很好,这点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证明。
纸的吸水速度非常快,尤其是餐巾纸。木头的吸水性也比较好,只是速度慢了一点,塑料和铁片的吸水性不怎么样,水滴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学生根据自己看见的或者猜测的,在下面有说塑料吸水性好的,有说铁好的。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其实学生的判断都显得有些主观,要比较出来有些难度,我也没有过意强调这个排名,就暂时把两种材料的吸水性列在一起,近似相同。
关于这两种材料,作为教师,我自己也不敢下结论,究竟那种材料的吸水性比较好。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足够的时间,比较这两种材料的吸水性凭着学生的观察,我以为是难以有结论的。幸好,课堂的教学目标也没有说一定能比较得出来,学生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实际上更重要一些。
纸吸收水的能力如此之强,学生们却是一点也不惊奇,实际生活中这种经验实在太丰富了。但是说道原因,学生一下子还真说不来。可能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吧。只有当孩子们观察了餐巾纸后,发现纸吸水秘密的学生多了不少。餐巾纸(有些纸可能一下子看不出来)撕开后,学生很容易发现,纸由一层层的、而且有许多小孔,能透过光线。水可以从这些小孔中渗透过去,所以吸水能力强。学生观察纸的特征后,能够描述出许多纸的特点:软、易折、透光、能写字、容易燃烧等等,可以说,纸的特点孩子们知道的很清楚,此后,再来说纸的制造、原料,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我觉得我们造一张纸这一内容,如果用一节课时间来完成,效果会更好,这样能给学生充足的造纸时间,也能让学生积累经验,知道怎么样抄纸才能得到更薄的,薄厚均匀的纸,能让学生在一节课时间里多造几张纸,造出学生更满意的纸,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9: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