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陈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词名家代表作及权威鉴赏

[复制链接]
9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7:20:00 | 只看该作者
 ●诉衷情近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悴。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尽日空凝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7:20:00 | 只看该作者
 柳永词作鉴赏

  这是柳永“奉旨填词”,漫游江南时所作的一首思念故人的中调词。作为中调这首词写景与抒情时,既不大肆铺叙,也不特别凝炼,词旨点到为止,结构完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7:20:00 | 只看该作者
 词的上阕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词人的感受中是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写的是:雨晴之后,溽暑已消,天高气爽,给人以舒适清新之感;这时登江楼远望,很有诗情画意。“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是写目光所及的山水美景。江水是“澄明”的,表现了秋水的特点,“生光”是波浪落照中鳞鳞闪映所致;更远处是层层苍翠的远山:这都是从高处远眺所见的景象,并通过“暮山”暗示了具体的时间。“遥认断桥幽径”一句,再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遥认”两字用得相当确切,很适合具体的环境,因为久久地“伫立江楼”,眺望中渐渐辨认出较远的景物形象。断桥、幽径、渔村、孤烟,它们临近黄昏的江上秋色的背景中构成了秋色平远的画面。这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7:21:00 | 只看该作者
词的上阕描叙秋景,已为下阕悲秋伤别作了铺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7:21:00 | 只看该作者
  过片“残阳里”句以“残阳”的意象承上启下,转入抒情,至此,作者关于具体时间已用“暮山”、“向晚”、“残阳”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强调,突出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景响。“脉脉朱阑静倚”,是含情静倚楼阑,转入思索动了“黯然情绪”,“黯然情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7:21:00 | 只看该作者
  即伤别情绪。无际的离愁已使人如未饮先醉了。“如醉”表现情感的陷溺而不能自拔的状态,“愁无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7:21:00 | 只看该作者

  这黯然情绪是由“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引起的。这是现实中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客处异乡所生的怀人的伤别意绪的混合。现实的景物增强了伤别意绪,因而无法消除,唯有“尽日空凝睇”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一些,而是含糊其词。联系柳永其他的羁旅行役之词来看,这“故人”概指他京都相识的青年歌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13: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