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中班数学活动《贴花》的评课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0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的数,学习按数取物。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活动重点:

  学会按数取物

  活动难点:

  知道数字代表的实际数量,并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教具:动物图7份;7以内的数字

  学具:画有各数字的花瓶每人一张;红花若干,绳子。

  活动流程:

  感知复习-操作探索-游戏巩固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小狗开花店”的 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小狗图片问“这是谁呀?今天小狗特别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是小狗的花店开张了,开张生意很忙,有很多的动物朋友来帮助,我们看看是谁复习7以内的数数

  师:“这是谁?有几只?可用数字几来表示?找相应数字(教师逐一出示动物图,幼儿观察,贴上相应的数字)

  三、 操作探索

  贴花(提出要求)

  师:“小朋友真棒!小狗来了这么多的动物朋友,可是还忙不过来,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帮忙。我们把花贴在花梗上,花瓶上有数字,请小朋友根据数字贴相同数量的花。“

   1、  教师示范。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提醒幼儿认清数字,能手口一致点数,能力弱的幼儿多给予帮助和指导。

  4、  请贴好的幼儿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一起检查。

  四、“开火车”游戏

  师:“小狗他在想什么呢?让我来问问他,原来小狗它想同小朋友玩开火车的游戏 ,他为小朋友准备了一列火车,火车的每节车厢上有数字宝宝,请小朋友按照车厢的数字坐人数。坐对人数它就会启动哟!”幼儿跟着音乐开动火车走离开教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01:0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班数学活动《贴花》的评课笔记
  优点:

  1、教态自然、大方,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展示了活动的基本步骤,即感知复习—操作探索—游戏巩固。

  3、能紧扣目标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相一致。

  4、巧妙创设“小狗开花店”情境,并以情景贯穿活动始终,引导孩子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不足与建议:

  1、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的描述既可以以教师为主体也可以以幼儿为主体,但应保持主体一致性。本次活动中的目标1是以孩子为主体的,但目标2却以教师为主体。 从目标的适宜性来看,“培养观察力和思维力”的目标过于宽泛,操作性不强。建议目标2调整为“仔细观察,积极动手探索7以内数的按数取物。”

   2、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展示了活动的基本环节,即即感知复习—操作探索—游戏巩固,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层次也比较鲜明。但是在活动中有一些细节问题是值得注意的:

(1)复习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复习7以内数的数数”,目的是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再次呈现,也是本次活动中“7以内数的按数取物”的重要基础。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做“按物点数”的复习,但没有做得充分,孩子始终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顺着1—7的顺序找数字和实物图片的匹配,弄不清楚数字和实物之间的关系,致使复习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建议教师在这一环节围绕“7以内数的点数”—“7以内数字的认知”—“7以内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来复习。

(2)操作探索

   操作探索是数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幼儿将具体的动作内化于头脑的过程,也是发展幼儿思维的根本途径,经过在操作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知识是幼儿最可靠的知识。因此,在操作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应围绕活动目标、易于操作、遵循孩子从动作—表象—符号的认知发展规律。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指向性不强,干扰性也比较大,如“花枝”的设计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干扰。

   操作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探索者”的作用,教师应首先给予幼儿足够的操作探索时间,鼓励幼儿自己观察、探索、尝试,然后再做适时恰当的指导而不是一味帮孩子“纠错”。

   3、教学策略

  (1)示范(演示)。数学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对幼儿的操作起到很好的“热身”作用,但所有示范都得围绕目标进行。如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在示范“插花”时,可以用一些关键性话语(“这是几朵花”)提示幼儿,真正发挥“示范”的作用。

  (2)提问。幼儿学习数学基本经过四个阶段:动作—语言—表象—符号。那么在“语言”这一阶段,教师应注重与孩子的互动,通过提问的形式调动孩子的思维。如“这是几朵花?”“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既能调动孩子的思考,又能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避免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3)游戏。游戏应既能让孩子觉得“好玩”,又要能对所学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本次活动中,教师所创设的游戏情境不够生动,而且游戏性、操作性不强,因为3—4岁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每段车厢控制都人数,孩子往往是做不到的。而且,这一游戏仍然属于“动作”阶段的游戏,对孩子的新的学习经验没有起到提升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7 05: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