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行边角的几位学生,独立应答的机会仅仅为第三行中间位置的学生获得的机会的10-20%左右。独立应答频率较高的学生的位置,基本上围绕讲台呈扇形或半圆形分布。表明教师和学生距离较近的能更好地沟通,而较远的距离则妨碍沟通。空间上的距离往往又很容易导致心理上的距离,部分学生由空间距离产生心理距离,导致课堂的不和谐。
3.教师和学生的预期差异。
案例:《威尼斯的小艇》
师:坐在威尼斯的小艇上,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石桥和大教堂,所以有说不完的情趣。请大家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同学们对威尼斯有了什么感觉?
生:不知道威尼斯为什么那么多水?
师:不是写威尼斯美吗?为什么以小艇为题目?
生:威尼斯的美离不开小艇……
教师意图可能是想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以小艇作为代表、象征和线索。但是,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是:不知道威尼斯为什么那么多水?显然学生对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尚未了解。师生对学习内容的不同预期差异较大,而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缺失造成了学习的脱节和无效,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探究的热情和学习的效果。
4.师生生活经验与话语范畴的差异。
案例:农村的孩子胆子小、知识面窄吗?
绿叶:我现在乡小学支教,学生素质很差,见识不广,给他们上作文课感觉很困难。
天马行空:我在农村长大,不了解火车、飞机、网络,但我知道井水是甜的,我知道捉田鼠可以用水灌烟熏,城里孩子不一定知道;我能空手在河里捉鱼,城里的孩子能吗......
绿叶:你说的很有道理!可他们想说一句完整的话都很困难。
天马行空:你听过他们小伙伴之间说话吗?你听过他们吵架或骂人吗?
绿叶:呵呵,这倒没有!
天马行空:你试着听听,看看他们课堂外是怎么说话的?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说话有困难,那很可能就是老师的问题了!
绿叶:你这样一说 我好象找到感觉了,真的!
有效地沟通,需要了解学生的现有状态和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实施指导。反之,就像德国的“交往教学”理论认为的,“对学生而言,教学内容的外部规定性和强制性,就成为师生沟通的障碍。”有效的教学,首先要破除这个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