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过 程
|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之属。”这几句诗文语句的作者是谁呢?(猜:陶渊明)
2、大家想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大师吗?现在我们一同走进他的又一名作《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
|
1、学生回答课前的问题
2、让学生结合以往知识,畅所欲言谈对陶渊明的认识。
|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激发学习兴趣。
|
(二)、朗读翻译,整体感知
| 1、教师范读,后列举生词,扫除障碍。
2、指导翻译,教师巡视点拔。
| 1、学生释义: 造饮辄尽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街觞赋诗
2、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3、分小组翻译课文,学生存在问题,先讨论解决 4、推荐几名学生示范翻译,优生点评、校正。
|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训练学生的文言文朗读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探究质疑,理解作者形象
| 1、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的评价。
小结:“读书”见其淡泊名利;“嗜酒”见其率真放达;“著书”见其安贫乐道。
②说说作者与五柳先生的关系如何?
小结:陶渊明辞去县令,“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厌倦官场,刚直不阿,志在山林,淡泊宁静,是一位超凡脱俗,恬淡自适的隐士。通过比较,性格相似,五柳先生正是陶公。他以文示志,此文乃作者自传也,
3、引导学生探讨质疑:学了本课还有什么问题呢?
①为什么结尾写“赞语”?
提示: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概括性格。
②为什么他“好诗书”又“不求甚解”?
提示:不求仕途,只求精神愉悦。
③为何“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提示:借酒浇愁,以求精神解脱。
④既然“闲静少言”却为何“著文自娱”?
提示:有苦不愿与人说,诉诸于文。
| 1、学生默读、思考,自由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文中了解到五柳先生哪几个爱好?
明确: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②从文中找出写五柳先生居住、衣着、饮食情况的语句。
明确:“环堵萧然”(居住);“短褐穿结”(衣着)“箪瓢屡空”(饮食)
③从文中找出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学生分组讨论: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五柳先生的评价。
②结合有关诗文资料及陶渊明的情况,说说作者与五柳先生的关系如何?
3、学生反思,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解答。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为什么结尾写“赞语”?
②为什么他“好诗书”又“不求甚解”?
③为何“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④既然“闲静少言”却为何“著文自娱”?
| 1、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陶渊明的伟大人格和高大形象。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品读拓展,渗透思想教育
|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1、画一幅画展示作者的生活环境。 2、列举与陶渊明思想类似的文化名人,并用名言来警示自己。
|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自己画一幅画来展示作者的生活环境,并进行解说。
2、列举历史上与陶渊明思想类似的文化名人,并用名言来警示自己。
| 1、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品形象的把握,提升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2、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其个性健全发展。
|
(五)、布置
作业
| 教师布置作业
| 写一篇自传,要求:语言概括简洁,表现自己的个性、志趣,300字左右。
| 巩固提高课内知识。
|
板 书 设 计
|
好读书——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陶渊明) 性嗜酒——率真旷达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著文章——安贫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