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溶解与分离》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7:1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水变咸了》这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物质的变化》第3节《溶解与分离》的内容。水能溶解物质的现象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但是水溶解物质后具有什么特点呢?本课就是以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为探究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含义,探究物质溶解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水是学生常见的一种物质,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生喜欢玩水,但学生对与水相关的许多现象,虽然心存疑惑,却往往不能有意识的去关注和研究。本课就是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水的溶解性

教学难点:对不同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比较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

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观察不同,将食盐放入白开水,观察现象。(板书:水变咸了)

二、初步验证,产生问题

1、说出猜想,分组亲自验证。(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食盐不见了)。

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等问题)。

3、讨论问题答案。(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盐看不见与其颜色有关,如果换用有颜色的物体就有可能看到变化过程。)

4、全班交流,说说发现。(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教师板书:白糖、味精。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出示高锰酸钾)观察比较,认识高锰酸钾。

2、观察放入水中发生的现象,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3、提出想法(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

4、小结,明确溶解: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教师板书: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四、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继续质疑,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小苏打、面粉、肥皂、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

2、明确研究方法——试验。(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3、分组研究,作好记录。(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五、汇报交流,深度探究

1、全班交流,指名汇报。(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教师板书: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不溶解)

2、交流发现,共同分享。(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通过讨论可以得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针对“怎样加快溶解”,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烧杯、温水、冷水、玻璃棒、肥皂、糖块、小锤等材料自主设计三种有对比度的实验,得出用玻璃棒搅拌、用温度高的水做实验、将可溶解的物质颗粒变小都可以加快溶解。)

六、课堂评价,问题结课。

1、说说收获。

2、据表评价自己、小组同学及老师的表现。

3、拓展: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7:15:4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形成“溶解”这个概念。在教学中,重点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材料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探讨,在活动中来达到科学课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堂上让学生有话敢说,老师始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倾听学生不同于自己的意见,为学生营造宽松氛围,使他们有话敢说。让学生有东西可学,孩子眼中的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教科书上规定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脑中永远问不完的问题,老师适时地布置了一些研究的课题,如“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那么其它溶液会不会也溶解一些物质呢?”给学生继续探究的机会,这样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在学科知识中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研究中,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又获得更多的知识,进一步理解了学科知识,拓宽了知识领域。因此设计了许多让学生体验过程的环节:面对一堆来自于生活中的材料,猜测它们是否溶解于水,让已有的生活经验一下就清晰起来,但这经验是对是错却有待于考证,让学生经历了肯定与否定自己的情感过程,从而形成对任何事物不要轻易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02: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