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三、巩固练习 四、联系生活 五、回顾小结 | 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两只小猴在想什么? 你能帮帮他们吗? 教师板书课题 48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多少个? 1、师读题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问:你知道等于多少吗?你是如何算出得数的呢?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 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 重点让学生围绕竖式,说分的过程,从而实现对竖式算理的理解 教师说明:竖式的重要性【?】 教师围绕分的过程,课件演示,并结合演示,分析竖式算理 3、练习p54试一试 课件集体订正,说一说竖式的计算过程。 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个猴子分多少个? 1、你会列式吗?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算式。 问:你知道等于多少吗?你是如何算出得数的呢?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你也可以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2、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 对比分析两个竖式,【哪个能体现出分的过程或问“哪个正确,好在什么地方?”】重点让学生围绕竖式,说分的过程,从而实现对竖式算理的理解 4、教师结合课件,展示出两次分的过程 5、练习84÷6= 98÷7 口述题目,学生练习 书p55试一试 1、学生在书上完成 巡视,指导 展台演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提问,并尝试解答 1、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遇到过类似这样的分一分? 2、尝试P56第3题 出示情境图 作业:书p57页 1、引导学生说一说竖式除法计算时在书写上要注意些什么? 2、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样的收获? 3、对自己做一个合理的评价。 | 学生抢答: 分桃子 学生口答列式 学生在本子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写下来 交流反馈: 【预设】 1、口算法:40÷2=20 8÷2=4 20+4=24 2、摆小棒:(让学生到展台摆,其他学生则问“请你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分一分,验证一下我们的计算结果) 3、竖式:(问,你会列竖式计算吗?注意,你的列的竖式要体现出分的过程) 学生口答列式 学生在本子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写下来 交流反馈: 【预设】 1、会有学生依然用口算的方法,不说过程,之说得数。 2、摆小棒,分小棒 3、竖式 1)展示不准确的 2)展示准确的 学生结合课件,再次说明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学生练习 作业展示 积极评价 【预设】 1:大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 2:小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 3:哪只青蛙每天吃的害虫多? …… 自由回答 尝试解答 |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关注注意力 由于本课容量大,为了有效地完成本堂课教学目标,节省时间,为此在课前做了一些必要的复习准备,本课伊始就开门见山,直接以课本例题作为情境来创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借助口算经验和分小棒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抽象算法。同时更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再次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高位除后有余数的理解。在学生活动前师生达成“先整捆整捆地分”的共识,旨在让全体学生都会体验到算理,而不是为了知道答案去分一分,从而更好地抽象出“高位除后有余数”的竖式算法。 计算课上当然需要一定量的练习,练习设计更要质化,把握练习时机,也要有“度”,从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上来设计每一题练习,考虑本节课的课堂效率,不可机械地全照书本练习盲加练习。让练习既要作为老师检验课堂质量的途径,更要成为学生应用算理、展示知识的平台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分桃子 48个桃子,2只猴子, 48个桃子,3只猴子, 平均每只猴子分几个? 平均每只猴子分几个?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