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2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圆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15:4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       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圆及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个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掌握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圆的大小的关系,以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15:4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12 15:47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猜谜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三、达标反馈。
四、小结。
五、作业。



猜谜:
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
1、初步感知圆
(1) 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
(2) 把圆形举起来,同桌互相摸一摸它的边,想想圆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曲线围成的图形)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动手操作:
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
(2)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自学课本第56页左下角的内容)
(3)指名汇报。
(4)课件演示。
(5)动手操作:
a.请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b. 画出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
     c. 讨论: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6)展示探究结果。
(7)课件演示。
3、学习画圆。




学生猜出





激发兴趣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认识圆
半径r   直径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15:46:1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学生能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合作探究学习,基本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能在不断的设问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的一开始,我准备了一个猜图形的游戏,先由教师说出这个图形的特征,学生猜是什么图形。接着出示圆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想一想圆跟刚才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它是由什么线围成的?这个环节相信很能吸引学生的参与,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几何图形”学习的情境中。接下来教师设问:是不是所有用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圆呢?通过这样的不断设问,在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们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把质疑引导的教法和合作探索的学法为主。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我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突破难点这一个部分上,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目的。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离不开教案,而且还造成前松后紧的局面。
2、教师在示范画圆时,应该设计成画一个直径为10分米的圆,而不是把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放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表象的错误。
3、自己感觉并没有能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进行授课,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教师还是放不开,自己讲得地方太多,学生动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少了。
总之,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要充分提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已亲身去感受数学,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将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10-4 09:2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22: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