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四、深化理 解、应用拓展
五、回顾总结,深化提高:
| 师:我们学校一年级有一批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做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寻找思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观察: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 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分组实验,合作学习。(音乐) (1)提出操作和探究要求。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种类型三角形(各两个)小组合作动手拼一拼、摆一摆或剪拼。屏幕出示讨论提纲: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摆拼,能拼出什么图形?②拼出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有什么联系?(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讨论。 3.归纳公式
师:这节课探究了什么?是怎样探究的呢?(渗透数学方法)
| (1) 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与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1.课本86页的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下图:师:你认识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吗?一块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2、课本86页第2题:你能想办法计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师:要计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数据?要怎么做? 先让学生想,小组交流,再汇报,最后学生动手操作计算、评讲。 3、课本86页第3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 (如右图),求高。 师:求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会算了,如果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求三角形的高你会算吗? (生讨论汇报,再计算、反馈。) 4.想一想,下面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一个三角形面积为20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0平 方米。() (3)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4)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5)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求右图三角形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①3×2÷2②6×2÷2 ③6×3÷2④6×4÷2
A、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C、你能根据实验结果,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 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以及帮学校计算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从而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学生由于有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经验,必然会产生: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呢?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铺垫。 这里,根据学生“学”的需要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程序,让学生分组实验,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己解疑释惑的机会
由图形直观应用,进行观察,推理,加深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练习分三个层次设计,第一层基本练习,旨在巩固、熟练公式;第二层设计判断练习,学生在思考中,从正、反两方面强化对求积公式的理解;第三个层次,主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知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并通过变题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逆向思维能力,同时深化对三角形求积公式的认识 这两问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对本课作出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自己获取知识的思路和过程,归纳提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去探究问题,自己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
|
1、情境引入,感受联系
你认为可以怎样平均分呢?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课件展示三种分法) 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实践活动: (1)拼摆 课前你们从书上第127页上剪下了6个三角形。在小组中开展活动,把学具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你会发现什么? a、学生拼摆每种形状的三角形 b、展示拼摆交流情况(三种情况:请学生在黑板上拼摆) c、结论: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填表 除了对以上的认识,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将例5中的表格填一填。从中你又发现什么? (3)讨论:初步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面积=底×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