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审定2012年秋季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下载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3:46 | 只看该作者

[生乙]天热时,由于狗没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
[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前面我们看到,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凉一会儿,塑料袋变瘪,并且有酒精液滴,这过程说明了什么?大家思考,并相互讨论.
[生甲]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生乙]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酒精被液化.
[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这我们也不陌生.我们家中用的液化气罐,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罐的.还有我国长城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的燃料,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装在火箭里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板书]
[生甲]液化过程要放热.
[生乙]100 ℃水蒸气的烫伤比100 ℃开水烫伤更严重.100 ℃水蒸气要液化就要放热这样烫伤更严重.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
四、布置作业
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1.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型,下面浸入盒里的水中,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放在通风处效果更好.因为纱布能沿着自身的纤维结构将盒内的水吸上来,随着水的蒸发,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饭菜就不容易变   馊了.
2.以一般家庭用液化气罐为例,罐内的液化气重15 kg,容积35.5 L,汽化后体积增加16倍.
3.把一块金属放在冰箱中冷冻一会儿,取出后发现变湿了.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擦不干.这是因为从冰箱中取出的物体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凝结,由于液化附着金属的表面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发生液化.所以擦不干.
4.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它的温度不变.
五、板书设计
1.汽化(vaporization)和液化(liquefaction)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liquefaction).
2.沸腾(boiling)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
3.蒸发(evapration)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3:50 | 只看该作者

二、进入新课
[想想做做]
[师]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
[生甲]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
[生乙]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
[师]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
[生甲]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
[生乙]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
[生丙]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生丁]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回答的也很好.
1.升华和凝华
升华(sublimation)——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师]生活中有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
[生甲]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生乙]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生丙]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    现象.
[生丁]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
[生戊]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
[生甲]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
[生乙]凝华是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了.
[师]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板书)
[师]阅读“科学世界”,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生甲]是雪升华了,变成水蒸气.
[生乙]是雪熔化后渗下去的.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四、布置作业
P85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1.调查得出答案,或经长期观察得出答案.
2.由于空气的凝华,冻肉出冷库后有一部分水附在肉上,所以出库后会使重量稍有增加,只要是在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如0.5%)是允许的.这与一些非法商贩将肉注水是不同的.
五、板书设计
1升华和凝华
升华(sublimation)——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第五节  复习和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3:55 | 只看该作者

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本章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
(1)什么是温度;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吸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4)什么是熔化和凝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
(5)什么叫熔点和凝固点?
(6)什么是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常用的液化方法有哪些?
(7)什么叫升华和凝华?
2.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
学生用: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教师紧接着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师]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生甲]太阳、电灯、蜡烛.
[生乙]手电筒、火把、油灯.
[生丙]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
[师]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
[学生答]它们都能发光.
[师]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
[生甲]太阳是有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
师生共同活动后教师板书
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
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师]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
[生甲]我猜测,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检验一下.
[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生甲]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生乙]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4:01 | 只看该作者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
说明:①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看.
②演示实验可用激光器演示.也可用长手电筒演示(玻璃上用带有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或硬纸片挡住).演示时,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几支烟同时点燃,在空气中形成烟雾,可在水中滴少许牛乳或红墨水,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
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随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
学生实验: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
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
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光线(板书)
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
指导学生看教材图2.1—3同时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
[生甲]激光准直.
[生乙]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生丙]打靶瞄准.
[师]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很多,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   课程.
(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演示3]
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
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
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
师生共同活动得:
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演示4]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
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
师生共同活动得: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说明:演示时,若无三球仪可用挂图或投影片,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
(四)光速
[师]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答]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师]大家回忆一下,声音在空气中(15 ℃)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学生答]340 m/s.
[师]大家已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
教师随即给出光速.
[板书]
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1.为了帮助学生想象出这个速度有多大,形成具体的认识,可让同学们看课本图      2.1—4.
2.简单介绍伽利略测定光速失败的原因.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加深对光速很大的进一步认识 .
3.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
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
④为什么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很大的时候,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学生阅读课文后对以上问题作出解答:
①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为
s=3×108 m/s×3600 s/天×365天/年×16年
=6.3072×1015 m=6.3072×1012 km
③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
④因为天文数字很大,因此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时,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随即讲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我们应该:
①宏扬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联系神话故事,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神话,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方面.
②用光速的知识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如宇宙之大,恒星发光,银河系以及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投影片显示例题]
[例1]左下图是一居室的示意图,AB是窗口,C是一个点光源,用作图法画出在室内的观察者能看到点光源C的空间范围.

解析:室内的观察者能见到点光源C的空间,就是C点所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空间,即光线CA与CB所夹光束照到的空间(斜线区)如右上图所示.
[例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B.月亮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平面镜、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放电影时看到的也是银幕的反射光,不是银幕自己发光.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只有电视机的屏幕,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使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电视机屏幕是光源.所以D正确.
三、知识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4:06 | 只看该作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3.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 m/s,大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3.预习下一节  “光的反射”.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氦氖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投影片.
学生用:手电筒(玻璃上有1~2 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师]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
[生]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
[生]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
[师]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
[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师]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实验1]
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
师生共同活动得: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板书)
[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演示实验2]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4:10 | 只看该作者

反射光线(OB)
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紧接着对光的反射规律进入探究阶段.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4.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将一张16 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OA、OA1、OA2.
②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OA、OA1、OA2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
③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
④再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和入射角(i)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⑤使光线分别沿OB、OB1、OB2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
3.分析和论证
(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
(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
(3)从步骤4的①-④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从步骤4的⑤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出示投影片]
[例1]画出下列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解:①过入射点画出与反射面的垂直线ON即法线.如图乙所示.
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丙所示)
[例2]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9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
[分析]反射线的法线,既是反射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掌握法线的这种双重作用,作图就容易了.
(1)根据已知条件作图甲.

(2)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ON(如乙所示).
(3)根据法线与反射面成垂直,画出镜面,如图丙所示.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
[演示实验3]让氦氖激光的平行光射入平面镜.
[现象]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
[师]这种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如图甲所示.
[演示实验4]让氖氦激光的平行光射入毛玻璃片上.
[现象]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师]我们把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如图乙所示.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说明:
(1)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讲完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后,为了加深理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了?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解答:(1)这是因为光射到黑板和粉笔字上都要发生光的反射.黑板上“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这两部分反射光同时射入眼睛时,由于“反光”部分耀眼的反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对眼睛的刺激强烈,所以黑板“反光”时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
(2)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是: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反光材料.
[想想做做]
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想想看,并解释为什么.
说明:这个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认真做一下,以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本题的答案为:因为镜面很光滑,垂直入射到镜面的光被垂直反射回去,射到其他方向的光极少,从侧面看去,基本没有光线射入眼中,所以平面镜看起来比较暗.而白纸表面粗糙.入射到白纸上的光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到各个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白纸比较亮.
三、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本.
2.P41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3.预习“平面镜成像”一节.
五、板书设计
(一)光的反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4:15 | 只看该作者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解释现象:
黑板“发光”时看不清字.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做法:边示范边讲解.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06: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