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复习、引入 | 复习 :原子的结构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核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核外有很大空间,电子在 这个空间做高速运动,电 子的运动有没有什么规律 呢? | 回答:原子 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成。 想象 | 回忆旧知识,引出新课题。 形成对原子的完整认识。 |
讲解 | 讲解: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那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如何分层排布呢?遵循什么规律呢? 板书:一、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讲解:我们知道,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它在核外一定范围内高速运动。 设疑:多个电子的原子情况如何? 讲解:以镁原子为例。 投影: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能量不同,其中能量最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离核较远区域运动。把离核远近不同的电子运动区域称为电子层。 讲述:以镁原子为例说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离核最近的称为第一层,由里向外依次是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但某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排8个,先排内层,再向外层排。 | 思考:12个能量不同的电子,可能绕核运动的方式。 思考:如何表示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 想象:核外电子的区域是半径不同的同心圆。 体会接受: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 分析: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 培养想象力和激发探索意识。 使学生初步形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表象。 |
引导、讨论 | 板书: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由内层向外层依次排布(第一层2个,第二层8个,最外层不超过8) 过渡:了解了核外电子排布,那如何表示我们对整个原子结构的认识呢? 板书:2、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引导:发现规律。 板书:3、元素的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投影:附录1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讨论:如何表述离子符号?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 画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模仿: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巩固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讨论:横按层数,纵按最外层电子数,氦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较不稳定结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 会画,会认原子结构示意图。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探讨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初步渗透离子概念。 |
总结 | 板书:二、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离子的分类:①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②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3、离子的形成:原子:①失电子变成阳离子(金属原子)②得电子变成阴离子(非金属原子) 巩固:离子符号书写规则:写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并在符号的右上角用数字标出所带电荷数目,分别用“+”或“-”表示所带电性正负。 熟悉地根据给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的种类,并会用离子符号表示。 小结: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附录2 练习: | 思考:离子是通过原子得失最外层电子形成的。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小于质子数,质子数-阳离子的电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阴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找规律。 课后练习 | 利用表格对比强化知识点。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课题3 离子 一、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由内层向外层依次排布(第一层2个,第二层8个,最外层不超过8)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图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 3、元素的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二、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离子的分类:①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3、离子的形成: 原子:①失电子变成阳离子(金属原子) ②得电子变成阴离子(非金属原子)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