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秋季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合计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1:12:22 | 只看该作者

[生庚]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二、望远镜(板书)
原理:物像:u>2f  倒立  缩小的像.
目镜:u<f  正立、放大的像.
[生甲]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生乙]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生甲]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生乙]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生丙]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  原理  f<u<2f
②目镜  原理  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  原理  u>2f
②目镜  原理  放大镜作用
四、布置作业
P67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注意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做一下,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烧热的玻璃珠碰到身体.
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睛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如果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作用了.
五、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1:12:28 | 只看该作者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
2.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物和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更加热爱祖国,立志为科学献身.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
①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②什么叫焦点?什么叫焦距?
③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各起什么作用?
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
⑤照相机的构造及原理?
⑥投影仪的构造及原理?
⑦放大镜的原理?
⑧眼睛的成像原理?
⑨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⑩望远镜的光学原理?
二、知识网络(板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1:12:33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  质  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方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课件,器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新课教学
1.        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        质量的单位
(1)        国际单位:千克(kg)
(2)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        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        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    结: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1:12:4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质量
一、        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000进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        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        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P103:1;2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
     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
   难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新课教学
1.        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木块1        5        10        0.5
木块2        10        20        0.5
石块1        10        4        2.5
石块2        20        8        2.5
(2)分析数据
A.        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        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        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 的物理意义。
4.巩固练习:《学物理》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密度
1.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        密度公式:
3.        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        密度物理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1:12:4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
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图7-6、图7-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
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
1.        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这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验操作。
2.        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本实验测盐水的质量的方法与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    (2)为了计算方法,盐水的体积应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验操作。
把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内。分析数据是否合理。
3.        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原理:据密度公式:
3.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
4.步骤:参书本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1:12:53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知道物质的密度还与温度有关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
计算:
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 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 ,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
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介绍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现象: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
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
同学们回家可做类似实验:两个吹胀的气球分别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观察现象。
上面的实验说明最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2.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22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思考:教材P24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这是当然的事了,重在下,轻在上),温度也是由上至下递增,从表层水体的0℃至底层水体的4℃。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湖里的鱼类能够在严寒的冬天躲在底层水体中,不至于被冻成冰块。
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
水的反膨胀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江河湖面的水结冰时,因为冰的体积膨胀,密度比水小,总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密度最大,总是沉在下面。这样,冰块就成了一层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冻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
水的反常膨胀,给人类生活也带来不方便。北方的冬天,放在户外的自来水管将冻裂。所以对自来水管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
观看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其它应用的影片。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1:12:59 | 只看该作者

复习课 质量与密度复习

一、质量
1.质量
定义:物体所今物质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质量。
单位:kg,g,mg,t
2.质量的测量
工具:天平,秤(磅秤,台秤等)
方法:(用天平的测量质量的方法)
3.质量的特性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
二、密度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关系。
2.密度
①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②密度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像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 。
有时密度的单位也用克每立方厘米,符号是g/m3。
                     1g/cm3=1×103kg/m3
3.一些物质的密度值(常温常压下)
    ①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也不相同。
如水在不同的状态下,密度不同。
②物质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
③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如冰、蜡、植物油密度都 是0.9×103kg/m3;还有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103kg/m3;
④金属固体的密度较大。
    ⑤水的密度值:1.0×103kg/m3,表示体积1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0×103kg。
读作: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
4.密度的应用
密度的应用:利用公式ρ=m/V变形可得到m=ρV和V=m/ρ,即在知道物质的密度和体积时,可以计算出物质的质量;在知道物质的质量和密度时,可以计算出物质的体积。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①认识量筒:单位,量程,分度值。
②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垂直,与液面相平。如果量筒中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相平。
③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测量。
④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法。
a. “溢杯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b.先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V2,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V= V2 - V1。
3.测量固体的密度(石块):
[注意]要先测石块的质量,再测石块的体积。
4.测量液体的密度(盐水):用剩余法测体积
5.测量不规则的塑料的密度(其密度比水小):悬垂法和针压法测体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 19: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