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板书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8:41 | 只看该作者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水经注•阳城淀》,并想像文中的画面。
阳城淀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②潴:zhū,积聚。③娈:luán,美好。④折芰:
采菱。
阳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县的东面,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但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想见1500年前这里的地貌和风情。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经此处时汇聚“潴涨”而成的一片水泊,长着丰茂的水草,也盛产鲜嫩的菱藕。本文选取的是初秋季节,人事活动是“采菱”,采菱者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边不知疲倦地采摘着,一边信口歌唱着自编的小曲,赞美春天,赞美劳动,赞美宁静的幸福生活。于是构成了一幅清新妩媚的北国江南画图,令过往行人“有慰于羁望”,简直就是一个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口语表达训练
结合自己的旅游、观赏经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三峡风光,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要优美生动。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以奇秀、壮观的云雾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收着无数游人。从古至今,有关三峡的各种资料浩如烟海,或是有关三峡的地质水文记载,或是古今诗文中的描写,或是神话和民间传说,或是当今改造三峡的水利建设……请以三峡为主题搜集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查阅,可以实地考察,可以采访他人。
三、写作活动
写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的片断,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选优秀选手,参加全班比赛。
四、开放性探究
下面一段文字是选自《水经注》,给它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黄牛滩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提示: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译文: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纡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今日三峡:
长江三峡工程简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因位于长江干流三峡河段而得名。三峡河段全长约两百公里,上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下迄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选定的坝址位于西陵峡中的三斗坪镇。坝址地质条件优越,基岩为完整坚硬的花岗岩,地形条件也有利于布置枢纽建筑物和施工场地,是一个理想的高坝坝址。选定的坝线在左岸的坛子岭及右岸的白岩尖之间,并穿过河床中的一个小岛——中堡岛。该岛左侧为主河槽,右侧为支汉(称后河)。
经国务院审查并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三峡工程方案是: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相对吴淞基面,以下均同),初期蓄水位156米,大坝坝顶高程185米;“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一级开发”系指从三峡坝址到重庆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只修建三峡工程一级枢纽;“一次建成”指工程按合理工期一次连续建成,不采用有些大型工程初期先按较小规模建设以后扩建的方式;“分期蓄水”指枢纽建成后水库运行水位分期抬高,以缓和水库移民的难度,并可通过初期蓄水运用时水库泥沙淤积的实际观测资料,验证泥沙试验研究的成果;“连续移民”则指移民分批不分期,连续搬迁。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米,枯季消落最低水位155米。工程建成后,防洪方面可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遭遇大于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时,辅以分洪措施可防止发生毁灭性灾害。发电方面,可安装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对缓和华中、华东、川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航运方面,可改善长江特别是川江渝宜段(重庆——宜昌)的航道条件,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还具有巨大的养殖、旅游等方面的效益,是一个条件优越、效益显著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长江的一项关键工程。
二、课文赏析
《三峡》美
《三峡》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是一篇描写三峡水势及两岸风光的精美散文。细细品读之中,不时会有闪亮的美点进入我们的眼帘。
《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一笔。全文仅150余字,可谓精致小巧,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高超的笔法,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颇有“咫尺应须论万里”的意味。文章第一段只有33个字,却是全景式的宏观勾勒,可谓笔力雄健,内容雄奇。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的三峡的雄险,描写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就那么一笔,视点变化多姿,“三峡七百里”写三峡之长,似乎只有俯视才可能尽收眼底;“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群山的高峻,是横向的极目远望;“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峰高险,是纵向的仰视。就那么一笔,表达手法也令人称奇,除了大笔勾勒,进行正面描写之外,还巧妙地进行了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抬头看天,只有“亭午夜分”才可见到世上最美的事物——太阳、月亮,这山的高峻、峡谷的幽深自不待言。
《三峡》,美在那层层铺展的手法。写夏季的江水,作者运用了“层层铺展”的手法。第一层,用“沿溯阻绝”写水涨路绝的壮观景象;然而这还不够,又写第二层,用一个“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特例来极写水速之巨大;然而这还不够,再来一笔,假设“乘奔御风”来与飞快的流速进行比较,从侧面再次进行有力的衬托,它让我们想像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它让我们感受到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荡魂摄魄的快感。
《三峡》,美在那错落有致的点染。第三段写的是春冬江景,此时时令不同,水退潭清,山水秀美,与夏日相比又是一番景象。这一段好比是用取景框选取的极为美丽的一角,然后用神工妙笔生动地描画,精心地点染。低有深潭,写深潭还嫌单调,还要写潭中的倒影;高有绝献,然而写绝献还觉单一,还要写献上的怪柏;再添几道“悬泉瀑布”,让它们“飞漱其间”,又是壮美的一景。这美丽来自于色调润泽、动静有致。你看“素湍绿潭”,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你看“回清倒影”,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模糊的物影;你看“悬泉瀑布”,让我们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颊上细微的飞沫。在这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地方,在这生机盎然的山水之间,谁说不是“良多趣味”呢?
《三峡》,美在那一声悠长的渔歌。第四段写的是秋景的凄凉。本来“林寒涧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容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啼声的“哀转久绝”已经能够让闻者倍感寒意了。然而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三峡》,美在那独特优美的表达。这一个美点,应该是《水经注》最重要的美点之一,《三峡》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片断,但整本《水经注》的美的基因却依然贯注在这里。就“水经注”三字而言,“注”就是“注释”,“注释”就是一般的解说性的文字。然而郦道元是用文学的语言、用大量的资料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别人的书作注释,将注释写成游记般美的文字,而且对后代游记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是在文体写作上极具匠心的创造,这就是独特优美的视角。在对“三峡”的描述上,作者的视角同样是优美独特的。一千五百年前的三峡,是狂暴的不能驯服的怪兽,是人们心中的恐惧,人们“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但郦道元笔下流淌出来的,都是对三峡的探幽揽胜,是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是让人留连忘返的山水之美。再从文字表达来看,《三峡》精当凝练优美的语言同样令人赞叹。《水经注•江水》中还有引自《宜都记》的文字,如“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峡口百余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将它们分别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相比,在炼字选词、音调节奏、句法运用、情景韵味方面,郦道元的表达要好得多。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5,有改动,作者:余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8:47 | 只看该作者

三、时文超市
1.                                                                壮丽的长江三峡
         何礼逊
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三峡的第一个峡叫瞿塘峡,又叫夔峡。长江流到了这里,骤然变窄,最狭窄的地方只有100来米。两岸峭崖壁立,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峡口有夔门,有人说:“夔门天下雄”,意思是说天下最雄伟的景色莫过于夔门了。
瞿塘峡全长只有8公里,人在船上,抽两支烟的工夫,就经过了。这8公里是长峡最险峻的地方,江水的最大流速达到每秒8米,每小时20多公里。在这样的峡谷里航行,峭壁参天,奔涛拍岸,使人惊心动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这样描写:“舟行瞿塘口,两耳风鸣号……扁舟落中流,活如一叶飘。”郭沫若同志的诗中也有“若云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瞿塘峡内,以前有一块巨大的礁石,叫滟滪堆。船进峡的时候掌握不稳,会被汹涌的急流冲到滟滪堆上,撞得粉碎。解放后,人民政府疏通河道,把滟滪堆炸了,过往的旅客不用再为葬身鱼腹而提心吊胆了。
过了瞿塘峡就进入巫峡。巫峡自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40公里。这里水道曲折迂回,两岸奇峰兀立。船在江中行驶,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是驶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两岸都是绚丽的山峰,形状变幻无穷,这就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
欣赏罢这条“山水画廊”,就到了西陵峡。西陵峡至官渡口到南津关,全长156公里。有人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这里有几个险滩:青滩、泄滩、崆岭滩。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层出不穷,青滩北岸还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解放后,这些险滩经过整治,数千吨的轮船都可以安稳地通过,险滩已经成了历史陈迹了。
在这条长达204公里的峡谷里,不但自然景色雄壮瑰丽,还流传着跟许多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瞿塘峡的白帝城,是三国时代“刘备托孤”的地方。相传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亲自率兵征伐东吴,为义弟关羽、张飞报仇,不料被东吴大将陆逊杀得大败而回。刘备退到白帝城,无脸回成都见群臣,就在白帝城的永安宫,驻扎了下来,不久郁闷而死。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召来,托诸葛亮扶助他儿子刘禅料理国事。因为有这段故事,白帝城成了历代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篇。
这里的每一段峡谷、每一座山峰几乎都有美丽的传说,其中以“巫山十二峰”的故事最为动人。传说有十二位天女悄悄到人间游玩,看见巫峡航道险阻,决定留在这里保护过往的船只。日久天长,十二位天女化成了十二座突兀的山峰,其中最俊美的叫做“神女峰”,传说是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化成的。“神女峰”在长江北岸,远远望去,有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毛主席《游泳》词中有“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神女”指的就是这座“神女峰”。
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对这段不平凡的航程,抒发自己的感情。科学家想的是怎样让三峡蕴藏着的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为人类造福。长江从重庆到宜昌河道长500公里,落差达140米,可以分段筑坝,利用水力发电。毛主席在《游泳》这首词中说:“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就绘出了这幅宏伟的图景。
现在,利用三峡水力的想法正在开始变成现实。宜昌上游的葛州坝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在兴建中,峡口水上、岸上,正是一片繁忙景象。水上,装载着建筑石料和其他物资的驳船,穿梭不断;岸上,起重长臂耸然林立,载重卡车呼啸而过。这里将筑起一条长达2000米的大坝,把长江的水截住。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发出约138亿度电力。还将抬高山峡的水位,改善三峡的航道,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也可以基本解除。
到那时候,三峡不但更使游人们神往,而且也为“四化”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提示:古往今来,长江三峡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为她吟诗作文,北魏郦道元的《三峡》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三峡奇险壮丽的风光;现代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更是将三峡瑰丽奇特的景象写到了极致;何礼逊的《壮丽的长江三峡》向读者介绍了三峡自然景观的特点,跟它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以及我们对它的开发利用。本文可以作为《三峡》的助读材料,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三峡。
2.                                                                《三峡》节选
余秋雨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的那首诗,从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当我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的,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所江聚的力度和美景,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的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过大禹治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珮鸣响,说她……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终于,人们看累了,回舱休息。……
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
窗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盼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船外,屈原故里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老的疯诗人太不安分,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他们都有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
提示:余秋雨先生以散文的形式展示三峡的人文美,这篇文章就像一个三峡历史人物画廊,李白、刘备、王昭君、屈原以他们独特的人生旅程向人们昭示着三峡的人文特征。和郦道元的《三峡》相结合,自然美、人文美相互交融,相互依托,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8:56 | 只看该作者

28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疑难解析】
戴震难师
“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如果求学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一个成功的学者决不墨守前人的旧说,而是有所怀疑,有所创造。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该学一学戴震的怀疑精神呢?
【疑难解析】
【重点品析】
1.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品质的?
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用他坚持把亡友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表现出来的。寄放而不索凭证,说明了亡友生前对蔡勉旃的信任,坚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说明了蔡勉旃的“重诺责、敦风义。”亡友之子“愕然不受”,认为“寄千金而无券”是不可想像的,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质高尚。
2.《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戴震难师》一文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3.《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甲生:“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乙生:我赞成这种做法。作为真正的知己当然应以信任为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相托。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这样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丙生: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时过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
丁生:我赞成丙的观点。在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
【文言知识】
(1)通假字义    亡何(通“无”,没有)
(2)词类活用
①        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②且父未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③卒辇而致之(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 ④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
【课外知识补充】
关于诚信
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有诚故信,无私故威。 ——(宋)张载
至诚则金石开。 ——恽代英
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 ——陶行知
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 ——(瑞士)亚美路
仁慈和诚实,不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国家的国格。 ——(美)华盛顿
【同步达纲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3.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关于“诚信”的名言,不少于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再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
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这表现了友人之子什么样的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训练
子罕辞玉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献诸子罕__________________ (2)尔以玉为宝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子罕弗受玉,献玉者做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1)重视 (2)存放 (3)告诉
(4)归还 (5)说话 (6)靠近,跟随
2.(1)看重诺言,崇尚情谊。
(2)你父亲了解我,因此没有告诉你。
(3)(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
3.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判别。
4.示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③大丈夫,一言九鼎。 ④人无信不立。
5.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6.不会。因为友人“寄千金”,没有立券;同时友人已死,并且生前并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7.蔡勉旃在友人死后,召他儿子来取白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但蔡勉旃仍“卒辇而致之”。
8.表现了友人儿子惊愕、不相信的心理,这从侧面反映了蔡勉旃品德的高尚。
9.(1)之于 (2)你
10.(1)把它拿给玉匠看,玉匠认为是宝玉,所以才敢把它献给你。
(2)如果把它送给我,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贝,不如我们都拥有自己的宝贝。
11.说明这玉是块真玉,劝子罕收下。
12.褒扬了子罕。褒扬他洁身自爱、不贪钱财的精神。
29 陌上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9:02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法建议
【 抛砖引玉 】
    本课的教学可采用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做到在课堂上基本熟读成诵。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描写刻画,特别是侧面描写的作用。可以结合第一题的答案适当讲讲描写人物的知识,从中学习一些描写方法。
    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本诗。如:
    1 课文是怎样刻画罗敷形象的 ?  
    2 罗敷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  
    3 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 ?  
    4 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5 罗敷的故事反映了汉代怎样的现实 ?  
    6 罗敷的形象体现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你对汉乐府有哪些了解 ? 你还能背几首汉乐府 ?  
【 指点迷津 】
     ( 一 )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 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 了解主人公罗敷反抗强暴的形象。
     ( 二 ) 重点难点突破
    1 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刻画
    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2 难点理解罗敷究竟是什么身分的妇女
    罗敷作为一个经常要采桑养蚕的劳动妇女,她当然不会穿上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华丽珍贵的服饰,写她的服饰是为了衬托她的美丽动人。同样,罗敷盛夸她的丈夫,也只是为了表现她机智聪明善于斗争的性格。同时,这也和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分不开。
二、学海导航
【 学法指要 】
     ( 一 ) 掌握字词
    1 注音
    敷fū  倭wō  髻jì  缃xiāng  绮qǐ  驹jū  冉rán  陌mò
    2 词句补释
    日出东南隅:太阳在东方升起。东南隅,指东方,东南,偏义复词,偏在“东” ( 东方 ) ,“南”字无实义。隅,角落。
    自名为罗敷:自称是罗敷。为,是。
    善蚕桑:擅长养蚕采桑。善,擅长。蚕,桑,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作养蚕、采桑。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丝线编成篮子上的络绳。为,做。笼:篮子。系,络绳,绳子。
    头上倭堕髻:头上梳的是蓬松下坠的发髻。倭堕髻,歪倒在头的一侧,似堕非堕的发髻。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明月生辉的珠子耳环。明月珠,相似是出于西域大秦国的一种宝珠。明月,形容珠子的圆润和光泽。珠,珠耳环。
    缃绮为不裙:下身穿的是杏黄色花绸裙子。缃,杏黄色。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紫绮为上襦:上身穿的是紫色花绸短袄。襦,短袄。
    捋髭须:抚摩着胡须。捋 ( lǚ ) ,用手指顺着抹。髭,嘴上边的胡子。
    著  头: ( 只 ) 戴着包头发的纱巾。著,戴,   ( qiào ) 头,包头发的纱巾。
    但坐观罗敷:只是因为看见罗敷那么美丽的缘故。但,只,只是。坐,因为,由于。
    谢罗敷:请问罗敷。谢,这里作“敬问”、“请问”解。
    宁可共载不:愿不愿跟他一同坐车回去 ? 宁可,这里当“愿意”讲。共载,一同坐车。
    一何愚:怎么这样傻 ! 一何,何等,怎么这样。
    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识夫婿:凭什么认出我的夫婿呢 ? 何用,用何、凭什么。
    专城居: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专:独占。专城居:独占一城作官。
    3 辨音
    ①著  zhù  著名               zhuó  著  头
    ②不  bù 不当                  fǒu  宁可共载不
    ③骑qí  骑马                   jì  东方千余骑
    4 辨形
    ①髻  倭堕髻                     髭  捋髭须
    ②襦  紫绮为上襦                 懦  懦弱
     ( 二 ) 作品简介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 三 ) 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
    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 四 ) 了解本诗的写作特色
    写作上,以叙事为主,融以描写和抒情。描写,又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相结合,还运用了夸张、排比修辞手法。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乐观、幽默、俏皮的情韵,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 五 ) 体会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颇为深刻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本篇的主人公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全诗详溢着乐观气息,结尾带有喜剧色彩。
     ( 六 )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
    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 七 ) 分析罗敷的形象
    罗敷是一位古代的劳动妇女,她美丽勤劳,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以自己的智慧维护妇女的尊严,是个心灵纯美、品德高尚的人。
     ( 八 ) 疑难解析及思路范例
    1 .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说明什么 ?  
    罗敷勤劳,善劳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9:10 | 只看该作者

    2 “善蚕桑”的普通劳动妇女为什么竟提着那样珍贵的“笼” ( 篮子 )  ——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去采桑 ? 现实生活中的采桑女果真会如此吗 ?  
    诗中用了夸张手法意在为下文写罗敷的美丽、高贵做铺垫。
    3 罗敷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  
    先具体细致地描写罗敷采桑用具和服饰,借以上两者的美来烘托罗敷不同寻常的美丽。这样的美人的出现当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与喜爱。接下来,诗人就接着写了各种人物着迷似的姿态来间接地反映罗敷的美:行人停步放下担子,捋捻着胡须;少年人脱下帽子,忘记了露出鼓束发的纱巾;耕田的、锄地的也全都下手中的工作。总之罗敷的美的光照处的一切都发生了神奇的变仳,人们的所有日常秩序全被打乱了。
    4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称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 ? 为什么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 ? 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读者能感受到她的美吗 ?  
    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描写人物,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服饰等。环境描写是种渲染、烘托,器物描写是一种陪衬、衬托。也可采取侧面描写 ( 又叫间接描写 ) 的方法 ( 这是相对正面、直接描写而言的 ) ,例如,用景物烘托,借助他人的反应,用其他人物对比等。
    这首诗描写罗敷的美貌,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既便不再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 ( 肖像 ) ,读者也足以感到她的美丽姿容了。其中借助他人的反应的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特别成功。又,由于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效果很好。
    5 诗的后半部分写罗敷的人格之美。作者只是从正面把罗敷的语言行为原原本本的描绘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这样写,一是文字简约,显得干脆利落,二是表现有力,形象鲜明。因为前半部分对罗敷已作了多方面描写,够充分的了,如果这里再作细致描写,就会显得累赘、拖沓。
    6 诗篇在采桑事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作手法 ? 描写出罗敷的什么样的形象 ?  
    运用排比、夸张修辞方法和侧面描写方法,描写出了罗敷的美丽的形象。先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美好、发型的美观、耳环和珍贵、衣着的美丽,衬托出她容貌的美丽;再写不同年龄、不同身分的人看到罗敷都忘却了正做的事,以致“来归相怨怒”,表现出罗敷的巨大吸引力量,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丽。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青年劳动女性的形象,鲜明地树立在读者面前了。
    7 诗篇第二段勾画出了使君什么样的形象 ? 勾画这一形象具有什么作用 ?  
    “使君”,点明他的高官地位,“五马”,表现他的煊赫声势,“遣吏往”,显示他的权势气派。陌路相逢,就踟蹰不进,先遣吏问,后又自请“共载”,勾画出了他凭借权势,觊觎美色,调戏诱骗罗敷的丑恶嘴脸。勾画这一丑恶形象,,体现着矛盾的发生,树立了罗敷的对立面。
    8 诗篇怎样描写罗敷坚拒使君的劝诱 ? 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  
    先写“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 !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面对使君、痛斥他的无耻要求,表现了罗敷不慕权势、不畏威逼的勇敢性格、高贵品质。再用排比、夸张修辞手法描写罗敷夸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夸耀丈夫官高位显:“何用识夫婿……可值千万余”,夸耀丈夫赫赫威势;“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夸耀丈夫接连升迁,前程远大;“为人洁白晰……冉冉府中趋”,夸耀丈夫堂堂仪表、官宦风度;“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以众多官员盛赞丈夫,结住夸夫。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戏诱罗敷,罗敷针锋相对,以夸耀丈夫揶揄压倒对方。这段言辞,内涵嘲讽的机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善于斗争的精神,无耻的使君只能狼狈不堪,逃之夭夭。罗敷外貌与内心兼美,勇敢与智慧并具的青年劳动女性的性格特点,活生生地表现出来了。
    9 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 ?  
    倘若罗敷真有这样气派的丈夫,她还用去城南采桑吗 ? 所以,罗敷夸大,只是想借此来贬低使君,并表示自己对使君  赫声势的冷漠态度,以使使君自渐形秽,不敢纠缠。
    10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可是罗敷这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却敢于嘲弄并拒绝身居高位的使君。可见罗敷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  
    11 这个故事的结局会如何 ? 请推测。
    结尾如何,诗人写有写出,但从罗敷学辞的某些内容来看,使君大概只好认输,罗敷达到了拒绝的目的。
    12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诗歌通过描写了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揭露封建达官贵人的丑恶无耻,热情赞美了劳动妇女的坚贞不阿和对强暴的反抗。
     ( 九 ) 课文翻译
    太阳升起在东方,照在秦家的楼上。秦家有个美丽的女儿,她的名字叫罗敷。罗敷最擅长的是养蚕, ( 这天 ) 来到城南采桑。青丝做了篮子提手,桂枝做了篮子的挂钩。头上梳的倭堕发髻,耳朵上戴的夜光宝珠耳坠。下边系的是杏黄色丝裙,上边穿的是紫绫小袄。走路的人见了罗敷,就放下担子只是捋着胡子看。年轻的人见了罗敷,脱下帽子裹着  头只顾瞅。耕田的人忘了犁地,锄地的人忘了锄草。 ( 由于耽误了活儿 ) 回家时互相抱怨 ( 误了事 ) ,只因贪看了罗敷姑娘。
    大守的车马从南边来到, ( 见了罗敷,立即迷住了心窍。 ) 被勒住的车前的五匹大马,踟蹰着不知如何是好。太守派了差役去打听,这是谁家的美女 ?  ( 别人回答说 ) “这是秦家美丽的闺女,名字就叫罗敷。” ( 又问 ) “年纪多大了 ? ” ( 回答是 ) “不够二十岁,又比十五略大些。”太守恬不知耻地问罗敷:“可愿意跟我一起坐车回去不 ?  
    罗敷不慌不忙地上前搭话:“太守怎么这样痴愚 ? 太守本来有自己的妻子,我罗敷也本来有自己的夫婿。 ( 你要知道我夫婿是谁吗 ? 他就在 ) 东边的那个地方,一千多匹马的马队,我的丈夫就走在最前方。凭什么认出我的夫婿呢 ? 他就骑在跟从着黑马的大白马上。青丝系在马的尾巴上,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十五岁还是太守府的小吏,二十岁便作了朝廷上的大夫。三十岁当上侍中郎,四十岁就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他面色洁白,生着稀疏清秀的胡须。在公府中踱起步来,从容舒徐。生中同僚数千人,都说我的夫婿出众绝俗。”
【 妙文赏析 】
宝•心•人
                                      —— 给那老家伙一个便士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稻草人
    互相依靠
    头脑子塞满了稻草。唉 !  
    当我们在一起耳语时
    我们干涩的声音
    毫无起伏,毫无意义
    像风吹在干草上
    或像老鼠走在我们干燥的
    地窖中的碎玻璃上。
    有声无形,有影无色
    瘫痪了的力量,无动机的姿势
    那些已经越过界线
    目光笔直,到了死亡另一个王国的人
    记得我们 —— 如果稍稍记得的话 —— 不是
    作为迷失的狂暴的灵魂而仅是
    作为空心人
    作为稻草人。
    赏析:
    T•S•艾略特 ( 1888 - 1965 ) ,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批评家,他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的先驱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领袖。被誉为“当代最博学的英语诗人”,1922年长诗《荒原》的问世,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进而确立了他现代派诗歌的鼻祖地位,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空心人》发表于1925年,他认为是诗人描写精神空虚的“现代人”的代表作。本诗具有了一种批判的高度,第一段围绕着英国的一个焰火庆祝仪式展开,篇首的“老家伙”指1605年试图炸毁国会大厦的福克斯,在每年的焰火庆祝会上,孩子们要用模拟他做的空心稻草人向家长要一两个便士玩。诗人首先借稻草人暗示现代人其实只是空心人,然后又用真正的福克斯 —— 迷失的、狂暴的人与现代人对比,说明现代人虽生犹死、虽有声却无形,仿佛已“到了死亡的另一个王国”,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连“迷失的狂暴的灵魂”都没有,只是一个个空心的稻草人而已。
【 思维体操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9:16 | 只看该作者

    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公安人员老周、老吴、老郑、老王负责侦破一起盗窃杀人案。侦察过程中发现甲、乙、丙三人是重要嫌疑对象,并且当中只有一个是盗窃杀人犯,但究竟谁是盗窃杀人犯,四人的判断却是各不相同的。
    老周断定:甲不是盗窃杀人犯;老吴断定:丙是盗窃杀人犯;
    老郑断定:乙是盗窃杀人犯;老王断定:丙不同盗窃杀人犯。
    侦案结果证明:①盗窃杀人犯确系甲、乙、丙三人中一个。②在四位公安人员的断定中,只有一人的断定是正确的。
    请问:谁是盗窃杀人犯 ? 谁的断定是正确的 ?  
    参考答案:
    甲是盗窃杀人犯。老王的断定是正确的。
    题解过程如下:由于吴、王的断定是相互矛盾的一对判断,二者必有一真,而已知四人的断定中只有一真,其余均为假,由此可知周的断定“甲不是盗窃杀人犯”是假,即甲是盗窃杀人犯。
    在这四个断定中周吴郑的断定是假,只有老王的断定是真的。
三、智能显示
【 心中有数 】
    一、德育:学习女主人公为维护妇女尊严,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
    二、知识:
1 . 掌握以下字的读音和写法:倭  堕  襦  捋  髭    踟蹰  骊  晰    殊
2 . 了解乐府诗的特点。
    三、能力:
    1 阅读:①通过阅读,了解故事梗概,理清作者思路,欣赏主人公的外形美和性格美。
             ②欣赏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描写手法的运用。
    2 写作:学习以叙事为主,融以描写和抒情的写作方法。
    3 听说:进行诵读训练。
【 动脑动手】
     ( 一 ) 解释加点的字
    1  组坐观罗敷: (      )  
    A  座位    B  因为,由于    C  蹲下    D  等待
    2 五马立踟蹰: (      )  
    A 象蜘蛛一样                B 如立柜形状
    C  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      D 一只足
    3  使君谢罗敷: (      )  
    A 感谢    B 辞别    C 致谢    D 请问
    4 皆言夫婿殊: (      )  
    A 出色,与众不同    B 矮小    C 除外    D 小妹
     ( 二 ) 下面各组诗句都是写罗敷的美貌的,其中属于直接描写的是: (      )  
    A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B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头
    D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三 ) 以第一段为例说明侧面描写的作用。
     ( 四 ) 说明下面各组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使君从南来,王马立踟蹰。         (      )  
    2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 ”      (      )  
    3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      )  
    4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      )  
     ( 五 ) 阅读下面一段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 解释“盈盈”、“冉冉”的含义。
    2 请你各用四人字概括这段诗的每层意思。
    □□□□→□□□□→□□□□→□□□□
    3 指出这段中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的诗句。
     ( 六 ) 从罗敷夸夫的言辞中,可以看出,罗敷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 (      )  
    A 是一位炫耀夫势、贪图享受的贵妇人  B 是一个胆小怕事、循规蹈矩的一般妇人
    C 是一位坚贞不阿、勇敢机智的劳动妇女  D 是一个爱好打扮、行为不端的不良女子
    参考答案:
     ( 一 ) 1 . B  2 . C  3 . D  4 . A   ( 二 ) D
     ( 三 ) 如“行者见罗敷……锄者忘其锄”从侧面描写周围人都为罗敷的美貌而倾倒,以至忘神失态,更加烘托出她那动人的容貌,为下面的情节发展起了铺垫作用。
     ( 四 ) 1 . 借代  2 . 设问  3 . 夸张  4 . 比喻
     ( 五 ) 1 . 形容举步轻盈,从容大方
        2 . 气派华贵  官运亨通  仪表堂堂  众人称羡
        3 . 直接描写: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间接描写: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六 ) C
【 创新园地 】
    吴承恩年幼时,由于家境贫寒,常受富人欺侮。本乡有个大恶霸粮商名叫张皇兴,此人心狠手辣,在乡里人人恨又人人怕。吴家就多次被他敲诈过。后来吴承恩念书了,而且成了本乡有名的才童。有一年将过年时,张皇兴为附庸风雅,特地屈尊来请吴承恩给他写一幅春联。吴承恩想,这是个出气的好机会,便答应了。他写的春联是:
    皇兴大粮行;
    慈夙楚城扬。
    加的横批是:拿去四首。
    张皇兴见这副春联嵌入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还说是“大粮行”,十分高兴。只是那横批有些费解。但他料想吴家那毛孩子也不会怎么着他,便稀里糊涂地贴上了。
    其实,吴承恩这横批是藏有“机关”的,你能看出来吗 ?  
    参考答案:
    横批所谓“拿去四首”,是说把对联上下联的前四个字的上半部分去掉。实际上那幅对联应当是:
    王八大粮行;
    心歹楚城扬。
30、诗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使至塞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5:59:21 | 只看该作者

1、作者简介
2、题解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首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3、课文分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作者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代的边关,像振翅北飞的大雁一
样进入少数民族区。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边疆的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那么孤独,那么劲拔坚毅。那横贯沙漠的黄河上,落日正圆。作者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沙漠中荒寂无人行,直到萧关才遇到骑马的侦察兵。侦察兵告诉我,河西节度使还在前线的燕然山。
小结:
       这首五律写作者奉命出塞赴边宣慰查访军情,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作者把自己的孤寂的情绪与大沙漠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象融合起来写,写得气势雄浑,充满诗情画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简介。
2、题解: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诗人,他曾因不拘生活小节,两次被贬,天宝年间他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3、课文分析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深春时节漂泊无定的杨花已经落 尽,叫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声声凄切。景物描写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飘零之感、离愁别恨,切合当时情事,也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听说被表龙标尉,爬出涉水迁谪到荒远地区。悲痛愁苦之意不言而喻。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与共。我只有将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与明月,请明月传情给夜郎之西的朋友。这样写既表达了自己的愁心忧思,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劝慰:朋友,在贬谪途中,不要孤独忧伤,有我李白的愁心与天上的明月,伴你同行。这两句诗构思新巧,想象美妙,表达了真挚深长的友情。
4、小结
          这首七绝表达了对朋友被贬的愁心忧郁。作者不写春天中的莺歌燕舞,而写漂泊不定的花和声音悲切的啼血杜鹃的描写,是融情入景,以景衬事出有。末两句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能给劝慰伴君同行。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表现作者强列的感情。
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五首中的前两首。请同学们背诵这两首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后三首诗。
《春望》
1、作者介绍。
2、题解: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乱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春望,是作者亿看到的长安春天的景色,抒发了忧时伤乱,忧国思家的感情。
3、课文分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联即写春望所见:京都沦落,长安一残破景象,但大好河山依然存在;长安城内又是春天了,草木满地苍苍。此间包藏着诗人沉重的慨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颔联写望见花鸟时的心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事,国都残破,与亲人分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联是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自安史之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值万金啊!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写诗人经过战乱的煎熬,半年多的陷身于长安,白发更见稀少。用手去搔,越来越短,短的几乎连发簪都插不住了。\'白发\'为愁所致,\'搔\'为解愁,结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支又叹年老力衰,则更增一层悲哀。
4、小结
         这首五律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精练而生动,爱国、思家、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不愧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登飞来峰》
1、作者简介
2、题解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浙江杭州的灵隐山上。相传可以看到沧海日出。王安石早年登上飞来峰,踌躇满志的写下了这首热情洋溢,富有气魄的诗章。表现了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和立志改革政治的远大抱负。
3、课文分析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第一句点明了登高的地点,是在杭州灵隐山飞来峰的千寻塔。第二句中的\'鸡鸣\'、\'日升\'一方面是写实,一方面也是作者对变法改革前景的向往,用\'闻说\'二字轻轻托出,表现了作者对前途满怀信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是作者的抒怀言志。是根据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反其意而用之。作者在这里表示,我不怕浮云挡住我的视线,因为我是站在浮云之上的最高层。他坚信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张是正确的,利国利民的,顽固守旧派的阻挠和反对是不足畏惧的 。作者把政敌比喻成浮云,认为它虽然可以一时遮掩人们的 耳目,但是最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从而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
4、这首七绝借登高能望远的描绘,抒发自己作为政治改革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全诗只有句言简意赅,措词委婉而坚决,表现了作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
论诗
1、作者简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6 08: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