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4:4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明代茅坤评《祭十二郎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对待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本课的设计着眼于鉴赏陶冶,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原则,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祭十二郎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五单元“自主赏析文”中的第三篇。单元教学目标是:一是认识古代散文在形与神的关系上“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二是运用提要钩玄和因声求气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脉和情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与抒情性。本单元四篇自主赏析文分别是:《六国论》《伶官传序》属于议论文,《祭十二郎文》是抒情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记叙文。
在这篇祭文中,作者韩愈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了对英年早逝的爱侄韩老成(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文章篇幅较长,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境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精读此文对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阅读此文,可以陶冶情操,教育学生更加珍惜生活中身边的亲情与友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的重点应为深入领会其中的真挚情感。教学过程中,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是一些文言基础知识点,以及对韩愈愧疚之情等的理解。本文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要抓住贯注全文的一个“情”字,疏理文章层次、脉络,以简驭繁。还应加强预习,反复诵读,斟酌文字,加深理解。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自学能力,完全可以利用工具书或通过讨论理解稍有难度的文言文;同时,他们十七八年的人生体验也为深入领会本文的情感提供了可能。
这篇祭文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融痛悼之情于家庭琐事的叙写中,且文章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况且学生积累的文言知识有限,以及对韩愈愧疚之情等较难理解。在当前学生对文言文并不感兴趣的情况下,要在两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显得十分困难,所以处理教材要做取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朗读与背诵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本文的内容要点,培养文言语感。
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邪、也、乎、矣、其、然”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3.     领会本文在叙事中抒情、融情于事的写作特点,培养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这是一篇祭文,诵读时要注意有浓厚的情感,做到口发其声,心念其事,声情并茂。
2.     文言词句的理解要结合语意,做到字句落实,不可眼高手低,凭想当然办事。
3.     充分发挥注释的作用,结合注释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本文抒发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和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体会作者历经患难后显示的深厚情感。

【设计思路与步骤】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依照《教学大纲》,加强诵读,故设计使用“四步诵读法”,即音读——意读——情读——美读。每一步,都首先指导学生自学(自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适当点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这四步各有侧重点,又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下借助网络等多媒体查阅有关韩愈的生平及作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文体特点。有感情地、字正腔圆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导入新课
1.截取《二泉映月》的曲调带学生进入一种凄凉哀婉的意境。
2.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初中我们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高中我们学习了以孝情动人的《陈情表》。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现兄弟友情、骨肉亲情的至情文章《祭十二郎文》。

推进新课
检查预习,下面知识由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具体内容略)
一、作家及作品知识
二、写作背景知识
三、祭文文体特征  
整体感知
1.     配乐听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错读的字音。
2.带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文字,然后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时,注意体会文中抒发的感情。本文采取韵散结合,以散为主的形式表达,运用与亲人对面交谈以叙家常、吐心曲的方法,诵读时加以体会。

合作探究
在诵读中积累,进行知识归纳:
1.重点实词
衔哀致诚   辍汝而就   汝不果   不克蒙其泽    吊慰      何尤
2.词类活用
成家以致汝       业其家     长吾女及汝女
3重要虚词    其   乎  矣
4通假字   时羞之奠     零丁  早世       敛     先人之兆
5特殊句式
作业布置
1.     课后练习一、二。
2.     熟读第五、十一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在充分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导入新课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学习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深挚感情。

合作探究
一、诵读、感悟      
引导学生饱含感情地分段朗读。在读的过程中,逐段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3段)
      叔侄情深          
第二部分:(4-9段)
      十二郎意外之死
第三部分:(10-12段)
      吊慰之情
二、诵读、赏析
1. 赏析情思:
提问:本文自始至终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并作简要分析。
点拨: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是因情而写,所写皆情。
A、流露出一种遗憾酸楚之情
B、透露出一种深沉的痛惜、自责之情  
C、流露出一种悲凉凄楚之情
2. 深析“情”中”“悲”情
提问:本文主要表达对十二郎之死所产生的悲痛之情,这种痛主要表现于哪些方面?
点拨: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
3.抒情手法学生感知并总结)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寓情于事,通过生活琐事表达自己的感情。
(3)语言上借助虚词的使用来表达情感。
提问:体会语气词连词的表达效果(参照课后练习点拨:三个“邪”字、五个“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个“乎”字,表示虽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五个“矣”字,表示不得不信这一噩耗的无奈之情。此段借助虚词表达了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过程,尤其显得哀婉动人。2)

课堂小结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
拓展延伸
1.提问:比较本文与一般祭文有什么不同?体会本文自由体写法与边诉边泣的表达形式。
2.相关链接:诸葛亮吊周瑜
活动与探究
活动目的: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储备,设计一场“亲子”活动,体悟亲情,学会尊重父母,平等对话。
活动内容:利用双休日和父母坐在一起开展一次对话。话题可以围绕个人的理想、学习、成长及家庭生活、父母工作等。并做好谈话的记录。
活动步骤:1.首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和父母进行交流,整理归纳谈话的记录。
2.学生根据记录下的谈话,整理成文。
3.小组交流,选取代表作典型发言。
4.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及结果作评价。
教学反思
该课设计,朗读是训练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评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文章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其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储备所做的探究式学习,是一大亮点。总的説,本课设计着重在夯实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情感美文的教育熏陶,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自主性与活动性方面做了努力,还需进一步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7: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