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WORD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01:54:54 | 只看该作者

湘江风光

我的家乡就在湘江边,我爱迷人的湘江。
清晨,湘江披着一层薄薄的白纱,这时的湘江好似穿着婚纱的少女,一副害羞的样子,若隐若现。太阳慢慢升起来了,一缕霞光映在恬静的江面上,把正在睡梦中的湘江唤醒了。太阳越升越高,魔术般地把江水从起初的淡黄色变成了现在绿莹莹的颜色。   



中午,船只来往于江面上,划出一道道波纹。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江水,拨弄起一卷卷温柔的波浪。看,贝壳乘着浪花电车跑上岸,在沙滩上晒太阳,它们就是江水送给我们的小礼物呀!听,江水在唱歌呢,“哗哗……刷刷……”它总是这么活力十足,仿佛是一个爱玩耍的孩子。
傍晚,夕阳把湘江映照得金黄,水面上波光粼粼,就像水底有个挖不完的金矿。太阳慢慢地下山了,江水也在慢慢地变幻着自己的色彩,从金黄一直到深蓝。夜晚的湘江比白天更热闹,沿江风光带上,老夫妻悠闲地散步,孩童们追逐嬉闹,年轻人开心畅谈,连遛弯的小狗也格外活泼……
夜深了,人们纷纷回家,湘江也显得有些疲倦。晚风轻轻地掠过江面,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给湘江唱催眠曲。湘江渐渐地睡着了,它需要好好地休息,好迎接新的一天。
    啊!湘江,是你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我爱你——迷人的湘江。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9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4留住今天的太阳







教学目的:        l_认识、会写“哩、策、或”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怎样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如何把握住时间。体会“尽管人不可能真的留住太阳,但是人可以…非常大”这句话的含义。

教    具         有关“惜时”的佳句、事例,CAI课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教师朗诵《明日歌》《今日歌》。时间飞快流逝,惜时应从今日始。古人懂得了这个道理,并告诫我们今人。现代人也有“爱惜时间”的故事。今天,我们一同去听故事,领悟珍惜时间的方法吧!

1.教师出示课题。

2.学生读题。

3.读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l_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小组合作探究。
   
2.师生共同探讨,汇报初读结果。
(1)指名读课文,提醒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及时正音。
(2)交流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如:分组读、指名读等。
  
(3)共同学习、巩固字词。
字音上,“哩”是轻声,“策”是平舌音。  

字形上,提醒学生注意“策”的下面部分与“束”比较,不要封口;“或”与“成”对比学习,帮助记忆。

字义上,本文生字词很少,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释义。

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眨巴:方言。眼一开一闭。
   
奇想:形容想法非常奇特。
   
良策:高明的计策;好的办法。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0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4留住今天的太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01:55: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的:        l_认识、会写“哩、策、或”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怎样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如何把握住时间。体会“尽管人不可能真的留住太阳,但是人可以…非常大”这句话的含义。

教    具         有关“惜时”的佳句、事例,CAI课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听写生字。
2、说说课文的内容。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l_分清层次,理清脉络。
(1)        以课题为眼,引导学生针对质疑,理清文章脉络。
(2)        交流汇报。
“我”对“今天的太阳”充满奇想——想要“留住今天的太阳” —一留住了“今天的太阳”一—懂得怎样“留住今天的太阳”。
2.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七至第十二自然段,思考:今天的太阳和明天的太阳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自读自悟。
小组交流。
共同明确。
“尽管明天太阳还会醒来,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我”渐渐体验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淡淡悲伤——虽然每天都会有“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但是时间一旦过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时光流逝所带来的感伤,体会作者的这种心情。
   朗读时,声调应低沉些,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十三至第十八自然段,思考:怎样才能“留住今天的太阳”?
小组交流探究。
共同明确。
①“尽管我一时还不太明白,但我知道,今天自己的确留住了太阳。”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虽然当时的“我”并不懂外婆话语中的深层含义:留住今天的太阳就是珍惜时间,但“我”发现,往日,当我做完作业时,太阳就下山了,而今天的太阳还离山峰一丈多高,“我”的确是留住了“今天的太阳”,欣喜若狂之中,不禁高兴得跳了起来。
     
   
朗读时,体会“我”既“迷惘”又“高兴”的心情。声调略高些,速度略快些,要有一种“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喜悦。
②“尽管人不可能真的留住太阳,但是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或两步,甚至三步四步,这几步看起来似乎很微小,但意义却非常大。”
这句话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它启迪着我们,要想“留住今天的太阳”,就要走在时间的前面,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时间,这就是获得成功的秘诀。
    人或许永远留不住时间,但可以比原来节省一些,甚至更多,积少成多,用这些时间就有可能创造很多东西,甚至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可以让一个人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光辉的一瞬。
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
    指导学生在体验到了时间的珍贵和“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快乐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3.朗读感悟,学习语言。
    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与外婆共有三次对话。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体会人物情感的基础上读出不同的语气。
    引导学生从“笑吟吟、一脸的笑、慈爱地抚摸着、肯定地点点头、温和、微笑着”这些表示神态、动作的词句中,体会外婆是一位慈爱的老人。朗读外婆的话时,声调要平缓,要表现出对外孙的怜爱。
    朗读“我”的话时引导学生把握住“我”的情感的变化:第一次对话时“我”“充满奇想”;第二次对话时“我”半信半疑;第三次对话时“我”先是着急且悲哀,随之是即将知晓答案前的急切与喜悦。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学完本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拓展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1.你能留住“今天的太阳”吗?交流自己的做法。
    2.珍惜时间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美德。你知道哪些名人、伟人珍惜时间的故事或珍惜时间的格言吗?
    3.把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惜时名言贴在桌角或床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留住今天的太阳”。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1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5※送报的少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01:55:0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的:         1.认读“捷、聊、腼、腆、鞠、躬”6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送报少年的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质,懂得从现在起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送报少年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质。2.难点: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难点: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    具         收集有自强精神的人物故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我们的成长经历往往会影响我们的一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童年?是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是从小自立自强,懂得感恩?读完这篇课文——《送报的少年》后,或许大家会有所启发。

(二)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开端——放暑假的时候。
  发展——7月下旬的一天。
  高潮和结局——转眼到了8月底。
2.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字音上,“聊”的声母是边音;“躬”的韵母是后鼻音;“腆”的声母是“t”不是“d”。
字义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轻捷:轻快敏捷。
  淋漓: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的样子。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滂沱:形容雨很大的样子。
嗫嚅: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三)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这篇文章给我们刻画了两个不同的少年。一个是懂事、吃苦、向上的送报少年;一个是懒散又自视清高的城市少年。教学时结合课后练习第1题“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两位少年的印象”为切人点组织教学活动。
l_感受送报少年的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质。    引导学生围绕“送报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想。随后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不论……都……”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少年是个恪守信誉的人。当学生提出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晴天雨天”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少年恪守信誉事例的句段——


①“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正是因为少年的乐观,积极向上,所以即便是“骄阳似火”, 少年的乐观,积极向上,所以即便是“骄阳似火”,即便是“大汗淋漓”,他都能以苦为乐,看起来“无忧无虑”。他像是一位阳光少年,用铃声传递着他的“快活”,向人们展示着他的笑脸。
②“他浑身衣服湿透,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了……’’’
这段话运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送报少年受伤后依然出现在“我”家门口的情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送报少年摔倒时的情景——他当时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进一步感受少年的诚实守信。读少年的话时,应带着自责与难过的心情,句末省略号包含有恳求得到谅解的意思。
(2)“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因此,他每天得上下近万级台阶。”
这段话里面有三组数据:凌晨5点、两百多户人家、近万级台阶。透过这组数据,少年送报的艰辛情形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少年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3)“我爸摔伤了,身体刚刚康复,行动可能慢一点,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从这里,我们了解到了少年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同时感受到他成熟、懂事的性格。一个彬彬有礼、不卑不亢的少年跃然纸上。
2.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随后组织全班交流,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8点多钟了,他还穿着睡衣,蜷缩在空调呼呼作响的卧室里。每天几乎都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
②“儿子大笑起来:‘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还要出国留学!’’’    透过文字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一个既懒散又自视清高的少年。送报少年“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而他“8点多钟了”,还需要“千呼万唤”;送报少年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他每天就是“不停地换电视频道”……他与送报少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承担责任,往往比较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开展一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l_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他可能有些什么心事呢?
2.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开展“爸爸妈妈我能行”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2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6  一棵大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01:55:1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的:          l_认识、会写“需、歉、锯、爽、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
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3.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    具         CAI课件


(一)谈话导人,整体感知
   
l_导人:这会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呢?
学完课文后,我们将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教师相机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男孩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向大树提出不同要求,直至大树一无所有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上集中识字,也可随文识字。
   
字音上,“爽”的声母是翘舌音,“私”的声母是平舌音。
     
字形上,“需”与“耍”可比较记忆;“歉”是形声字,左边的声旁“兼”最后一笔改点;“爽”是会意字,笔顺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规则,先写横、左边两个小叉、右边两个小叉,再写撇和捺。
   
本课难理解的词语不多,阅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抱歉:心中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
  爽快:舒适畅快;痛快。
  无私:不自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吧!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3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6  一棵大树







教学目的:          l_认识、会写“需、歉、锯、爽、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
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3.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    具         CAI课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听写词语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故事情节随男孩年龄的增大分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描写的情景是怎样的?
(3)大树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4)怎样去朗读?
(5)大树、男孩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交流,推荐班内汇报。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四次会面:少年、成年、成年、老年。
    (l)_(少年)男孩与大树的第一次会面:
    当“孤独”的大树看到小男孩时,他一定是快乐的。当男孩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离开后,大树感到很“幸福”,这种幸福源于大树对男孩无私的奉献与爱。只要心爱的朋友高兴了,他就会感到“幸福”。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注意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惊喜,以及得知男孩面临困扰时的怜爱。
    (2).(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二次会面:
    当“悲伤”的大树见到男孩后,“高兴得颤抖起来”,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动。因为男孩已经“很久很久”没来过了,此时的他依然希望能让男孩“快活快活”,为此他舍弃了自己的树枝,只要心爱的朋友满意了,他就会感到“高兴”。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体会大树见到男孩时的激动,以及能奉献出自己的树枝,让男孩“满意”的高兴。
    (3).(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三次会面:
    这一次的会面离上一次“好久好久”,大树却仍很“兴奋”,这种兴奋源于大树对男孩深深的爱与思念。此时的他已经只剩下树干了,他不知自己还能带给男孩怎样的快乐,因而只是“轻轻地”发出邀请,他曾经被男孩拒绝过两次了,他内心深处害怕遭受男孩的再次拒绝。当他得知男孩的愿望后,为了让男孩“快乐”,又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树干。看到男孩的离开,大树既为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而感到“欣慰”, 又为男孩只顾自己,不顾大树的孤独而“难过”。此时的大树,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话想跟男孩说,
他会说些什么呢?这里可以结合课后选做题引导学生练笔。
    此时大树的语气已不如开始那样自信、愉悦,而男孩经历了生活中的坎坷也很伤感、失望,在朗读时要注意表现他们不同的心境。
    4.(老年)男孩与大树的第四次会面:
    这次的会面中大树总是在诉说“抱歉”,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了,再也不能为“男孩”带来“快乐”了,当“男孩”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他“爽快”地邀请男孩坐下休息,大树的一片爱心在“爽快”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部分学习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段:
    (1)“树说:‘我没有果子了。’……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进行理解,课文中始终把说话人放在句子的最前面。树说:“我没有……”,他说:“我……不……”。这样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似、语气相同的六个句子连续说出来,既能全面深刻地表达作者的主要意图,又能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感人肺腑的境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朗读时要注意表现出大树因自己一无所有而担心不能再次“给予”的不安;“男孩”因年纪大了而身心疲惫。
    (2)“他坐在树墩上,……他仿佛……看见了树下一个快乐的孩子……”
    与文章开头“男孩爱这棵大树,树感到很快乐”相呼应。是男孩对过去快乐时光的回忆。从“轻轻地抚摸、仿佛看见”这些词,我们感受到此时年老的他心中生出丝丝悔意,在他的心目中,“很高很高”的不仅仅是大树本身,更是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这段话最后的省略号,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他仿佛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
   (四)总结升华,加深认识
    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而长大后的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见面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要”字。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还可以让学生完成对课题的补充:一棵——的大树,或是另起一个标题,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懂得感恩图报。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在奉献与索取、爱与被爱之间,留给读者很深远的遐想空间。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开展以下活动:
l_讨论:在生活中,谁最像这棵“大树”?(当学生说到父母、大自然时,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人该如何相处。
2.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人给过我们帮助?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表示感谢。(可以采取写、画、说、做等形式。)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4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7※短文两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01:55:1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的:          l_认读“豫、桩、怖、砸、嘱”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隋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的真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        l_重点: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
亲情。
教    具         亲情故事

(一)阅读《深夜摆渡》
l_导人新课。
从课题人手,了解“摆渡”就是用船载人或物过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
本文生字很少,只有2个要求会认的字,可以随文识字。
字音上,“桩”的声母是翘舌音,三拼音节,要提醒学生读准。本课有1个多音字“解”,以下读音、组词供参考:
       解数
  解{ 解渴
       押解
字义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理解词义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水流湍急:水流急速。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浑身解数:所有的本领。
3.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读文,你解决了刚才针对课题提出的什么疑问?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4.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练习第1题开展自主阅读的活动,在书上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段,在小组交流体会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感知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课后练习第2题也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得到解决。
(1)“天上没有月亮,只有几颗寒星闪着微弱的光。……石根一横(h6ng)心,从牙缝里挤出一个低沉有力的字:‘走!’。    当时的自然条件对于要横渡黄河的人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光线“微弱”,黄河“正值大汛,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情况十分恶劣。一个“都”字有力地告诉读者此时出船危险系数之大。    面对汹涌的河水,石根“犹豫”了,此时,石根心里想了些什么?教师可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石根还是决定送大夫过河了。从“一横心、挤、低沉有力”这几个词我们可以看出石根下了很大的决心,虽然他深知自己即将面临的危险,但他急人之所急,更想帮助大夫去救治垂危的病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根是一位善良爽直的人。
大夫难道不知道自己将面临的危险吗?可他仍“央求”着,从“央求”一词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位大夫的眼里只有病人,环境再恶劣也阻挡不了他救人的愿望。
朗读时要注意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险。“走!”要读得干脆、有力,表现出石根的决心。
(2)“黄河边涛声隆隆,河水似一条巨龙上下翻腾,气势夺人。”
“隆隆”声音之大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流量之大,水流之急。接着,句中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展示了黄河水夺人的“气势”。这些描述都是为了让人们感受到当时渡河情况的危险。
(3)“暗淡的星光下,小船在波涛中起伏,如同风中摇摆的树叶。……大夫紧张得几乎昏了过去。”
将小船比喻为“风中摇摆的树叶”,可见小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从石根的一系列动作“咬紧牙关、紧张地注视、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地划着桨”以及大夫的“紧张”,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凶险的情景。
5.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觉得石根和大夫是怎样的人?
(2)读了课文结尾,你有什么想法?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5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7※短文两篇






教学目的:          l_认读“豫、桩、怖、砸、嘱”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隋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的真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        l_重点: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
亲情。
教    具         亲情故事

(二)阅读《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1.导人新课。
    教师可从“9•11”事件的简单介绍中导人新课,还可从课题人手,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展开想象,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本文有3个要求会认的字,可随文识字。
    字音上,“砸”的声母是平舌音“z”,“嘱”的声母是翘舌音“zh,,,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区分。
    字义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在实践中积累词语。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震耳欲聋:成语。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悲痛欲绝:绝:气息中止。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泪流满面: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3.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本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设置悬念,环环相扣,由浅人深,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是谁遇难?遭遇了什么灾难?
  从“熊熊的大火”、“震耳欲聋”的爆裂声中,爱德华知道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

能。在生死关头,他拨了三个电话。从“知道时间不多了”,“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他心目中这三个电话是一个比一个更为重要。此时,可以引导学生猜测:这三个电话分别是给谁的呢?同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思考:爱德华的电话打给谁了?
    爱德华的第一个电话打给了他的助手,第二个电话打给了他的律师。最重要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说了些什么?”助手与律师都认为与财产有关。教师可以就此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开展辩论。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至七自然段,思考: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说了什么?
    当得知第三个电话是打给爱德华母亲的时候,引导学生猜测那句话的内容。
    揭示电话内容的答案后,引导学生从爱德华临终前那句“妈妈,我爱你”中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再也没有比这更珍贵的献给母亲的礼物了。从爱德华母亲的嘴里,我们同样感受到她对儿子的深爱。面对律师,她完全可以撒谎,将儿子庞大的遗产独揽于个人身上,但是她没有,她选择了接受儿子临终前留给他的
无价之宝——五个包含真情的字:“妈妈,我爱你”。
    在真相大白之后,律师会是怎样的震惊,他的行动又何尝不是世态炎凉的写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当律师得知电话的内容后,他会想些什么呢?
    4.拓展延伸。
    (1)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可在课后引导学生收集关于亲情的文章,并写下读后的体会。
    (2)我们每个人都很爱自己的父母,可我们常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原因忘记了向他们表达自己的关爱。从现在开始,好好地去陪陪自己的父母。开展“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的主题活动。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16-17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泪  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01:55:2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的:          1.明确习作要求,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2.能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突出感受最
深的地方,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3.从自己难忘的经历中获得启发。
重点难点:        1.重点:说真话、心里话;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2.难点: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
清楚。
教    具         学生回忆与流泪有关的经历,在家中与家人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

1.营造氛围,巧设情境。
    策略一:回顾课文,调动情感。以《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中律师的身份诉说自己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律师流下的是感动的泪水,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策略二:小游戏激趣。教师出示图片——一位哭泣的小姑娘,引导学生猜一猜她为什么会哭,借此引出本次习作话题。
   
2.回忆选材,拓展思路。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泪水”为话题,交流自己流泪的经历。此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1)因为什么事别人误解了你,你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2)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倍受感动的你流下了激动的泪?
    (3)是什么事使你如此高兴,以至于你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
    (4)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当你含着悔悟的泪水时,你是否已从错事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根据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从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打开思路。
   
3.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习作提示,了解这次习作的要求: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事情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题目自拟。

第二课时
(1)点拨指导。
    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怎样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建议。
    学生交流后,教师应加以整理,让学生明白:写作时,要注意将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重点是将经过部分写具体,对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自己的感受要进行细致地刻画,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独立习作。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附板书设计:
                                 泪水
           喜悦、感动、幸福、伤心、委屈、失望、同情、…..-
写清楚,写具体。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18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泪  水






教学目的:          1.明确习作要求,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2.能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突出感受最
深的地方,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3.从自己难忘的经历中获得启发。
重点难点:        1.重点:说真话、心里话;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2.难点: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
清楚。
教    具         学生回忆与流泪有关的经历,在家中与家人进行交流。


一.自改互改,完善习作。
    (1)小组交流。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诵读自己的文章,组内互评:哪位同学写得好,好在哪里?指出同学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建议。
    (2)集体交流。学习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全班学生共同评议。还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品评。
    (3)修改完善。

二.范文示例
其实我很冤
    我们家丢钱了。
    一个上午过去,连钱的影子也没看见,爸爸妈妈老是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这时的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紧张与害怕,心想:爸妈是在怀疑我吗?看样子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心里产生了许多疑问。“小军,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的钱啊?”妈妈问。爸爸逼近我说:“妈妈的钱是不是你拿的快说!”这时的爸妈怎么越看越
像饿得发慌的老狐狸看见小山羊一样,像要把我给吃了似的。我噙着委屈的眼泪说:“妈妈,钱不是我拿的,您为什么会认为是我?”妈妈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我说:“我没记错的话,在你五岁的时候曾拿过家里的两元钱去买棒冰,被你爸爸发现

后,你还撒谎说是奶奶给的。竟然把我五岁的事都拿出来说。妈妈开始指责起来:“你这孩子,书不好好读却学别人偷东西,长大还得了,我非打死你不可!”妈妈刚要举起的手被一只大手拦住了,是爸爸。爸爸说:“算了,过去就过去吧!”然后对我说:“小军,把钱拿出来就算了。”我不语,爸爸看着生气地说:“你不拿出来,我可不帮你。”我想:我没拿要我怎么把钱拿出来。后来爸爸失望地走了,我被妈妈打了一顿。    事情过去几天,妈妈在找衣服时找到了那50元钱,真相大白,原来是妈妈太粗心,把钱放在衣柜里忘了拿出来。这时妈妈向我投来了一瞥,这目光带有一点歉意,一点点因自己的大意而不好意思。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9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8忆秦娥•娄山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01:55:2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娥、娄、蹄、咽”4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词的大意。2.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    具         了解词的写作背景。《长征》片头曲。

(一)了解背景,感知内容
    1.学生课前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并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6—18日)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党。此后红军稍事休整,开始北上,准备从四川的泸州、宜宾之间渡过长江,和川陕根据地的四方面军会师北上。这时蒋介石调重兵进行追击和阻截。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乘贵州境内空虚之际,出敌不意地改变了行军方向,冲破了阻敌,又挥戈东去,再渡赤水河,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1935年1月25日傍晚至26日清晨,在娄山关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共歼灭和击溃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是长征途中第一次大胜仗。毛主席这首词是在攻克娄山关以后写的。
    2.课文注释中提到的“忆秦娥”为词牌名,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曾作《忆秦娥》词,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由此得名。
    3.音乐欣赏(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片头曲),烘托气氛,由此导人新课。(二)理解词意,朗读背诵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和背诵。
       (1)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试读课文。   
(2)小组之间自行交叉评价朗读效果。   
(3)教师指出理解作品对于朗读的重要性。   
2.读中质疑,了解词意。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把课文读熟,大体了解词意。教师可启发学生讲讲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
    上阕:
    (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西风吹得很猛烈,广阔的天空传来群雁的叫声,霜降的清晨,残月还斜挂在天边。
    (2)“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在残月点缀着寒霜的清晨,马蹄声急促细碎,军号声时断时续,低沉呜咽。
    下阕: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像铁一样坚固,如今却被红军战士大踏步地从它的头顶上越过。
    (4)“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从娄山关越过,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苍翠山峦,好像翻腾着的大海,彩色浓丽的夕阳好像一团殷红的鲜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朗读指导可在学生基本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的基本方式可参考这样的模式进行:
学生自由练读一指名试读一示范指导一脱稿诵读。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指导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读好课文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认真读一读这首词,作好示范的准备。)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20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8忆秦娥•娄山关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娥、娄、蹄、咽”4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词的大意。2.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    具         了解词的写作背景。《长征》片头曲。

一.        复习巩固
1.        检查诵读情况。
2.        解释词语。
二.品读词句,体会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读中感悟,体会意境。
2.小组交流。
3.师生共同补充修正。
上阕:
    第一句:点明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一个“烈”字,写出了风势之猛,衬托出红军战士不畏寒风冷霜、艰苦行军的革命精神。脚下冰霜凝地,头上残月当空,耳闻雁叫凄厉,拂晓行军途中的气氛是多么的紧张啊。
第二句:“霜晨月”是重复第二句的最后三个字,起着承上启下和加重气氛的作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艰苦、气候的恶劣,再通过对听觉感受的描写,渲染那种豪壮激越的气氛,更加突出了英勇挺进、一往无前的红军铁流。
下阕:
第三句:这句是全诗的重点。唐代诗人李白曾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诗句,娄山关虽地势险要,坚固如铁,但在红军面前算得了什么!“漫道”二字,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此句既是歌颂娄山关战役的辉煌
战绩,抒发跨越娄山关关口的豪迈情怀,表达把长征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也是对遵义会议所取得的胜利的热烈赞颂。“而今迈步从头越”意味着我们将开始新的战斗历程,意味着中国革命从此开始新的一页。引导学生对“漫道”一词进行质疑,是“慢慢走”、“不必说”还是“漫长的道路”,引发学生讨论。
第四句:“从头越”的重复比第一句“从头越”多了一层意思,突出写了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心情。这种心情是通过写自然景色反映出来的。通过这样的视觉感受,形象地写出了红军战胜雄关天险、战胜众多敌人之后,登上顶峰所见到的天宽地阔、上红下碧的雄伟景象,由此衬托出红军高昂的情绪、开阔的心胸,表达出红军经过英勇奋战取得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时结合课本图画直观感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复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词的节奏、韵律,品味浓郁的感情,体味词的意境美。整首词以写景起,又以写景结,通过描写清晨与傍晚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烘托出苍凉、肃穆、凝重、雄浑的意境,表现了词人重领兵权时丰富而复杂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朗读。
可注重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者适当的音乐等。课后练习题中要求学生读诗句,通过想象画面来体会意境,也是引导学生人情入境朗读的好方法。
朗读时要注意上阕与下阕的节奏不同。上阕写景,是动中写静,
三.拓展升华。
1.读这篇课文,你头脑中浮现出什么画面?
2.选读毛泽东的诗词,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21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9  牧童评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3: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