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每课板书设计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2:18 | 只看该作者

9: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内容
一、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抗日根据有个孩子叫沈国华。他主动放弃去大城市读书和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坚决留在边区根据地,最后牺牲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自己查字典或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集体共同解决。
检查:“烘”读“hōng”“兼”和“逻”的写法。
2.课文写了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的哪些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读课文。在书页空白处标记。
(1)    课文主要写了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的哪些事情?
课文写了沈国华的四件事情:1细心照料史沫特莱,工作认真负责;2为保护史沫特莱,被荆棘划得满脸血痕;3谢绝史沫特莱的好意,和史沫特莱依依惜别;4牺牲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
(2)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一天”“从这以后”“几天以后”“几年以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
三、           初步感知人物品质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那么,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给同学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四、           进一步读书,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
同学们谈得很好。看来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沈国华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进一步体会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
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下节课,我们再围绕给大家给深刻印象的语句,深入体会沈国华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深刻印象的语句体会沈国华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对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的精神品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认识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的精神品质。
二、           品词读句,交流感受
1.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分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学生再次品读语句,边读边体会沈国华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
(1)    个人品读
(2)    同桌互读。
(3)    班级展示,师生评议。
三、           积累运用,深化认识
1.沈国华这么一个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孩子,最后牺牲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但是,他的精神并没有随着身体的牺牲而泯灭,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假如要你为沈国华写个简介,你将怎样向人们介绍他呢?请大家写一写吧!
2.交流学生写的介绍。
沈国华,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为了保卫被日寇蹂躏的祖国,放弃了随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出国深造的机会,光荣牺牲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
四、           课堂小结
学完了本课,了解了沈国华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你有什么感想?又有哪些收获呢?
7*放风筝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6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手形象。
3、品味本文稿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课文语言。
2、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体会。
3、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红楼梦》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2:23 | 只看该作者

一、 导入激趣
1、 简介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
2、 课作出示放风筝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以下字的读音。
恰似(sì)         窗屉(tì)        兴头(xìng)        晦气(huì)
忌讳(huì)           打发(fā)          宝钗(chāi)           螃蟹(pāng)
三、 出示阅读要求,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新闻记者提示中的问题。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对第(1)个问题,要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的出现的人物,然后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对哪个人物描写出最多。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中心人物。
对(2)个问题,要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概括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的主旨。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贾等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对第(3)个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众多人物中挑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可引导学生针对文中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理由。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贾宝玉顽皮、欢乐,一点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公子哥的架子。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自己却从未放一遭儿也不气恼;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便急得头上出汗。众人大笑,他恨得把风筝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顿脚跺个稀烂。”从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率直纯真。
3、 抓住重点语段,欣赏品味。
(1) 投影出示句子。
“于是丫头们拿过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转眼只剩一点黑星儿,一会儿不见了。”
1“飘飘摇摇”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
“飘飘摇摇”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飘动。“飘飘摇摇”这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飘飘荡荡”不好。
2“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3“一时”“转眼”“一会儿”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风筝随风习去后很快消失。
4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业,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2)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欣赏品味,同桌交流。
四、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放风筝的场面,品味文中的妙词佳句
五、 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欣赏品味句子方面去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2:31 | 只看该作者

板书设计:
7*放风筝
贾宝玉                           姿态:飘飘摇
林黛玉           放风筝
丫头们等                         形状:鸡蛋、黑点儿

8*鲁智深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小巧玲珑说的主题。
3、 品味本文稿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
4、 结合前后文,透视封建社会统治者专制强权下的残暴统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浒传》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一、导入新课
1、 听《好汉歌》或观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录像,导入激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知道的水浒传故事和对《水浒传》这部小说的了解情况。
二、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
2、《水浒传》简介。
3、题目简介。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学生读、注意正音。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四、再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
1、学生通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讨论、交流,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无赖寻事
发展:力伏无赖
高潮:倒拔杨柳
结局:无赖心服
3.课文记叙了鲁智深的哪两年事?这两件事反映了鲁智深是怎么样一个人?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五、精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小说往往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选文将鲁智深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放在矛盾斗争中来描写其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他的性格特点。请找出这些描写手法并加以说明。
1学生默读课文。
2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a. 语言描写: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尺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嫉恶如仇的性格。
b. 动作描写:鲁智深不等张三、李四动手,便先发制人,用“飞起”“踢”几个词,表现出他的心思缜密、反应敏捷、武艺高强。
c. 心理描写:鲁智深怀疑众无赖假意奉承,“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表现了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1) 课文主要是介绍鲁智深,为什么穿插许多描写无赖的细节?
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写众无赖与鲁智深的冲突,是为了表现鲁智深嫉恶如仇的本性,表现他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从他后来对待无赖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性格豪爽,不计前嫌。鲁智深出身于军官,经验丰富,因此粗在有细,机警敏捷,正因为如此,才没中无赖的圈套。整个故事塑造出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形象,如不穿插写无赖这一群体形象,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自由朗读课文,感悟体会。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方面去谈。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2:37 | 只看该作者

8*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免费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开端:无赖寻事
发展:力伏无赖         嫉恶如仇
高潮:倒拔杨柳         智勇双全
结局:无赖心服

9: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2
一、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在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和她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结下深厚情谊的感人故事。课文描述了小勤务兵沈国华细心照顾史沫特莱的生活,并在战斗中极力掩护她。史沫特莱想把沈国华带离边区根据地读书深造,被沈国华婉言谢绝了。沈国华后来牺牲在弹雨纷习的战场上。
本文通过生动的故事赞颂了史沫特莱和沈国华之间的深厚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二、            教学要求
1.结合深刻印象的语句体会沈国华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难点:感悟沈国华的毅然选择以及为国献身的高尚行为。

四、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
2.齐读课题。
3.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是谁?
4.沈国华为什么能成为史沫特莱的儿子?课文通过哪几个具体事例来写的?
5.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史沫特莱和沈国华分别是什么身份?他们是怎么样走到一起来的?
(2)重点读第3自然段,说说沈国华是怎么样细心照顾史沫特莱,史沫特莱又是如何帮助沈国华的。
可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眇理解像史沫特莱这样的国际友人远万里采访抗日英雄事迹的国际主义精神。画记课文中能体现“亲情般的温暖”的句子,感受沈国华年纪虽小却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史沫特莱像母亲一样给予沈国华的关爱。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4~10自然段。
1李司令员为什么破例批准沈国华上前线?他上前线干什么?
2在战斗中沈国华是如何掩护史沫特莱的?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当时的场景,体会人物的心情。
“可是,一转身,附近树丛里运找不到史沫特莱和她的马夫!沈国华摸着黑,呼喊着,搜寻着。”
这个细节描述了沈国华和史沫特莱失去联系后无比焦急的心情,体现了沈国华高度的责任感和“母子”情深。
“当沈国华见到史沫特莱时,他不停地叫着史妈妈。望着眼前这个被荆棘划得满脸血痕的孩子,史沫特莱热泪夺眶而出,紧紧搂抱住他,一个劲地叫着:儿子,我的儿子”
这是脱险后相拥而泣的重逢场面,“不停地”、“一个劲地”反映了两人因惊喜而显得有些语无伦次。重点描写了史沫特莱被这个全心全意保护自己的孩子深深感动,又心疼又喜爱的心情。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1~19自然段。
这一部分可以概括为“抉择”和“送别”,前者运用了心理描写,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变化。后者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感人至深。
1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心情。
“他庄严地敬了个军礼,热泪滚滚地说:‘史妈妈,我很想跟您走。不过,现在我得留下来,到前线打日本鬼子,等胜利以后,我再去看您!”
分角色朗读,读出沈国华对史妈妈的感激和坚持留下打败侵略者的决心。
2老师(或学生)范读第18~19自然段,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还可以以小练笔的开式,以“沈国华想对史妈妈说”或是“史沫特莱想对‘中国儿子’说”为题,要表现出他们的艰 苦的战争岁月所建立的深情厚谊。
(5)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学生重温第17自然段的那名话:“……等胜利以后,我再去看您!”沈国华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了吗?从当年那个机灵热情的小战士与“再也找不到的身影”的巨大反差中,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你怎样看待沈国华的选择。
交流中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四)总结

板书设计:
9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

史沫特莱             履行职责                沈国华
(母爱)                                   (抉择)
教授文化




深厚情谊


  反思
    教完《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后,我觉得自己做的最好的是重读书,体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自由读、体会读、以及边想象边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和体验用自己确认的语气表现出来,增强了情感的熏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教学中,进行删、换、比较重点词语等训练,让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准确,这是语文语感训练之道.叶老说,课文是个例子,本设计体现了这一原则,把课文当作例子进行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之本色。比如:课文第4——10自然段是通过写在战斗中沈国华是如何掩护史沫特莱的故事来赞颂了史沫特莱和沈国华之间的深厚情感,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同学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我觉得还需要改进的是2个方面:
1、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生成的东西,把它转化为一种有效教学资源,真正体现教师智慧地教。教学目标设计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了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了个别差异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2、师生的双边活动过少。
在人与人交往中,双方的活动是交互性的,在教学这个特殊的交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更不应该是对立的、独立的。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形式,对儿童认知、社会性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学过程应以师生的共同活动为基础,教师知道怎样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懂得怎样学,要注重师生双边的“互动”。语文教学欲求师生互动,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就应该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明了学生的实际“学情”,因人善诱,向着教学目标,共同进行,互动变化。在这方面,我的课堂教学还是有所欠缺的。课堂教学中有时还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而且有些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学缺乏求变求新的精神,学生就表现得兴趣不高。所以一定量的双边活动是活跃课堂的关键,也是加强课堂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
   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使课堂教学做到朴实、扎实、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2:51 | 只看该作者

10表哥驾到
第一课时
一、              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假如你的表哥今天就要到来,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可是,有一位同学,他对表哥的到来提心吊胆,他甚至盼望有一场特大的风暴,能改变他表哥要来家做客的计划。你们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吗?学习了《表哥驾到》这一课,你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哥来我家做客的经过)
(2)    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色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下午五点”“到了吃晚饭时”“晚饭后”)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3.说一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写表哥驾到,“我”提心吊胆。
第二部分:写“我”和表哥初次见面,居然一见如故。
第三部分:写妈妈盛情款待表哥和大姨。
第四部分:写“我”无意中听到大姨在表哥面前表扬“我”的话语,高兴极了。

四、              根据学习提纲,再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1)    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部分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    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    同桌互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朗读中,利用工具书,资料自学课文,可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形式,教师充当顾问。
五、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课时
一、            直接导入,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表哥驾到》一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明确本文的中心思想。
二、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深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我”和表哥分别是怎么样的孩子。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在空处写出自己的评价。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2.找出文中妈妈班评价表哥、大姨评价“我”的语句,投影出示并引导学生讨论:
(1)    妈妈和大姨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儿子没有优点?
(2)    她们为什么要在自己儿子面前表扬别人的儿子?
(3)    她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相同吗?为什么?
她们的教育方式一样,都是用肯定别人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
三、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我们清楚了文中两位母亲通过肯定别人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吗?
2.把你遇到的类似的情形说一说。
你觉得你的长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懂得他(她)这样做的苦心了吗?
四、            反思文本,内化感情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教师就给每位同学一个一吐为快的机会。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针对课文写出自己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对遇到的类似的事情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的短文,相互评议。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本篇课文,你对父母以前的某些做法是不是已经能够完全理解了呢?学习了本文,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11*同学,请大声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从文章中受到启发,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时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如坐针毡、安分守已、恐怖、禁锢、哑然失笑、自闭、不绝于耳、言犹在耳
3.课文讲述了一位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使作者得到了信心和勇气的事,这句鼓励的话语是什么?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悟到“我”曾经是一位缺乏自信的同学?
(3)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使“我”获得了勇气和自信?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1.“同学,请大声音点”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悟到“我”曾经是一位缺乏自信的同学?
3.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使“我”获得了勇气和自信?
五、引导学生理解“同学,请大声点”在全文中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2:54 | 只看该作者

12*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一课时
一、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在书店看书。
二、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      ”画出描写“我”是怎么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稿中描写“我”的动作的语句。(投影示出)
(1)“我跨进书店门……找到了昨天读的那本书。”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跨进、踮起、挨蹭、钻、找到)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饿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1这句话把什么比做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做“饿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到了入魔的程度。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1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三、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她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个书店才看完一一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困难。
3.学生通读全文,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窃读”遭遇的侮辱和尴尬。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讲“窃读”的滋味。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讲“窃读”受到的关爱。
四、           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感司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方面去谈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以“老师眼中的你,你眼中的老师;父母眼中的你,你眼中的父母,同桌眼中的你,你眼中的同桌”为话题交流互动。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1.同学们,让我们现二次回顾课文《表哥驾到》中“我”的妈妈对表哥和“我”的评价吧!
2.教师模拟情景,朗读有关语句。
二、           启发思考,交流看法
1.提出问题:
(1)    你认为《表哥驾到》中的表哥与表弟真的相差甚远吗?
(2)    两位妈妈为什么对两个孩子褒贬不一?
三、           联系实际,小组交流
1.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受到别人的评价。别人是怎么样评价你的?你是怎么样看待别人的评价呢?
2.引导学生以“老师眼中的你,你眼中的老师;父母眼中的你,你眼中的父母,同桌眼中的你,你眼中的同桌”为话题进行交流。
3.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四、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哪里好,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五、           教师总结,深化认识
同学们,别人是我们行为的一面镜子,同时我也是别人行为的一面镜子。我们要正确看等你在别人的“镜”中看到的自己的形象,正确看等别人的评价。
六、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习作:成长的烦恼
课时目标
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
一、           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在一天天长大,一步步走向成熟。有时,我们还会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谁愿意把这种感觉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呢?
2.创设情境。当然成长也会伴随着一些烦恼,也许你正为不佳的学习成绩而伤心,也许你正为与朋友间的一场不愉快而懊恼……
二、           自主选材,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选择的内容。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准备写哪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的选择情况,鼓励每个方面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互相评议一下,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           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方面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昼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1、是否抓住了“题眼”,写出了自己成长的烦恼;2、内容是否具体;3、是否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四、           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句话,明确习作要求。
2.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习作讲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9:33:02 | 只看该作者

课时目标
习作讲评
一、           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的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投影出示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
(1)    是否抓住了“题眼”,写出了自己成长的烦恼;
(2)    内容是否具体;
(3)    是否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二、           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段,共同评议。
选择3位学生的习作片段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佳作全文,抓住上面三点评议。
三、           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四、           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将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
五、           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次习作的收获,从怎样个性作文方面去谈。
语文活动3
第一课时
一、            学习“我会填”
1.投影出示四组词语。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四组词语的特点。
ABB式: 汗涔涔      火辣辣   AABC式:滔滔不绝       彬彬有礼
ABCC式:众目暌暌  饥肠辘辘    AABB式:踉踉跄跄       瑟瑟缩缩
3.学生根据每组词语的特点仿写词语。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二、            学习“我学会”
1.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我们将阅读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个故事将会告诉你怎么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自读故事。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    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    短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    给短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4)    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盲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    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    短文讲述了一位盲人琴师在一位长者的指引下,平心静气地生活,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终于明白了人生真谛的故事。
三、           学习“百宝箱”
1.学生自由朗读名人名言,注意读准字音。
2.熟读名人名言,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则名人名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名言?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4.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制成书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大舞台。
一、           导入激趣
同学们,你了解现在的自己吗?你设想过未来的自己吗?今天,让我们心情展现自我的风彩吧!
二、           展现自我风采
1.交流自己选用的图片、照片、影像资料。
2.展示个人作品,举办个人作品展。
三、           举行演讲比赛
以“未来的我”为主题,举行一次演讲赛。
1.投影出示演讲的“金钥匙”
(1)    围绕一个主题;
(2)    抓准几个方面;
(3)    列举有力事例
(4)    组织通顺语言;
(5)    表达有声有色
2.自主准备。
(1)    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我”。
(2)    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3.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4.演讲比赛。
5.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8: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