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4 11:21
标题: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燃烧与灭火》一节内容中包含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爆炸及爆炸极限、灭火的原理、常用的灭火方式、常见灭火器、缓慢氧化、燃料的充分燃烧等内容。分两课时完成。首先我将燃烧、爆炸和灭火作为第一课时内容,缓慢氧化、燃料充分燃烧作为第二课时。因为笔者认为,燃烧与灭火自然顺延的,分开教学,在探究上有脱节,所以尽管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因为前后联系学生应该很快得出结论。开始在探究燃烧条件时,指出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剧烈的化学变化,这就提供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内容。这一点我认为非常好,不合理的燃烧会引发严重后果,使学生迫切需要了解怎样合理燃烧、一旦着火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1)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所出现的不同的现象;(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
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问题不够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发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2、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4 11:21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4 11:22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问题设计: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
回忆已学知识并积极回答,重点比较硫、木炭、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的现象。学生讨论后归纳:发光、发热、剧烈
由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由已有的资料学会归纳并小结的能力


问题引入

问题设计:燃烧是任何时候都能发生吗?
物质燃烧会有条件吗?

很好奇,很想知道燃烧究竟有哪些条件?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燃烧条件

1、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2
、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的现象,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1、 观察实验现象(实物投影)
2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 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 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
、活动小结:(板书)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老师演示给学生观察,目的在于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实验事实再次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探究灭火原理

1、 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
2
、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2
、 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3
、 讨论与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在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通过讨论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突破难点。



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安全知识

教师演示:实验7-2:面粉爆炸实验

1、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阅读P128-129内容。
3
、 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1、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阅读P128-129内容。
3
、 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灭火器原理

阅读教材(P127)与交流: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
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2
、作业:课本P131习题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具备一点即可)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4 11:22
教学反思
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
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
课堂教学教程中,有实物展台.课件等可用手段,利用它们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避免流于形式摆花架子;不用过于追求教学模式与环节,要力争学生会了的不讲。这点初中老师不容易做到,要引起重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