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9-4 09:50:25
|
只看该作者
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讲得多讲得细,总担心学生没听懂,参加国培学习以后,我认真审视自己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想真正把课堂当作学生自己发展的天地,就要与学生站在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倾听,在学生激烈的争辩中做好引导,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数学课了。
1、迈好第一步
要想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收获,学生就要有积极的学习状态。课始,让学生从熟悉的踏步生活现象中初步感知循环的特点,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新知,接着我又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什么在循环?分解了教学难点。
2、注重概念的生成过程。
以前的概念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这样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有依赖性和惰性,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时,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怎么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两种循环小数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简便?同时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3、恰当地处理教材
学生在探究循环小数的特点时,竖式计算对学生不是新知,但学生必须运用这个模型来研究循环小数,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并引导学生观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不做了,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和发现规律上,让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中的关键词有了更为具体的理解和认识。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是学生不能很明确地确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是什么,说明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上还有欠缺,今后还需要在这方面再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