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生活中的平移导学案教学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4:59:03 | 只看该作者


四、拓展延伸:
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上的点,且AE+EF+FA=2,求∠ECF的度数。









五、分层作业:
A(必做):课本92页复习题:知识技能。
B(选做):课本93页复习题:数学理解。
教学反思/学习心得:


课题:《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测试卷 》
课时:第 27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是数学中的平移的是(    )
A.冰化成水                           B.电梯由一楼升到二楼荫道  
C.导弹击中目标后爆炸                 D.卫星绕地球运动
2、.将图形平移,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对应线段相等                       B.对应角相等   
C.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互相平分           D.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3、国旗上的四个小五角星,通过怎样的移动可以相互得到(  )
A.轴对称     B.平移    C.旋转      D.平移和旋转
4、将长度为5cm 的线段向上平移10cm所得线段长度是(   )
A、10cm    B、5cm     C、0cm     D、无法确定
5、下列运动是属于旋转的是(      )
A.滾动过程中篮球的滚动                B.钟摆的摆动
C.气球升空的运动                      D.一个图形沿某直线对折过程
6、.下列图形中,是由(1)仅通过平移得到的是(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旋转则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点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C.图形可以向某方向平移一定距离,也可以向某方向旋转一定距离
D.由平移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由旋转得到
8、如右图,ΔABC和ΔADE均为正三角形,则图中
可看作是旋转关系的三角形是(       )
   A. ΔABC和ΔADE       B. ΔABC和ΔABD
   C. ΔABD和ΔACE       D. ΔACE和ΔADE
9、将图形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后的图形是(      )   



      A          B           C           D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DC边上的点,连结BE,将△BCE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DCF,连结EF,若∠BEC=600,则∠EFD的度数为(      )
A、100    B、150       C、200      D、250
二、填空题:
1、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其相同的性质是_________.
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______________.
3、经过旋转,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_.
4、.图形的旋转只改变图形的_______,而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
5、9点30分,时钟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______.
6、等边三角形绕着它的三边中线的交点旋转至少______度,能够与本身重合.
7、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ABCD绕顶点A旋转180°,顶点B所经过的路线长为______cm.
8、甲图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乙图,乙图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丙图,丙图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丁图,那么丁图向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可以得到甲图.
9、如图,当半径为30cm的转动轮转过120角时,传送带上的物体A平移的距离为     cm。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ABC和△DCE是等边三角形,则在此图中,△ACE绕着   点   旋转   度可得到△     。
三、解答题:
1.经过平移,△ABC的边AB移到了EF,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2.如图所示,
在边长为1的网格中作出 △ABC
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再向下平移2格后的图形△A¹B¹C¹
3.将RtΔABC沿斜边AB向右平移5cm,得到RtΔDEF.已知AB=10cm,BC=8cm,求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周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0: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