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雾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理解常用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祖国东北的吉林省更是冷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可就在此时此地,出现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称为我国著名的中国自然奇观。
2、板书课题:雾凇
3、指导看图,初步感知雾凇奇观。
过渡: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初读课文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出现了雾凇景观。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人们观赏雾凇时都会发出赞叹。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字形。
2、师 讲解生字。
3、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22、雾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节。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 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 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 出示复合片
“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谈谈你的体会,指名说。
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5、指导说雾凇形成的过程。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观察插图,让学生形容一下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指名说)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板书设计:
22、雾凇
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