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下载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02:15:45 | 只看该作者

3、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对刘禹锡的了解: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其诗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2、揭题,介绍洞庭湖:位于湖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湖中有君山,名胜很多。       
3、结合资料谈谈、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查字典了解“磨”的两个读音的用法。
(2)查字典或结合诗句尝试理解词语:相、和、磨、遥望。
(3)读通课文,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多音字组词。
(3)指名读古诗。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指导
1、引导理解诗句(有重点)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镜:铜镜,本课喻洞庭湖面。
磨:磨拭,即擦。
遥望:远望。
理解诗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远远望去,那在月光辉映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自由说  指名说
2、思考讨论
(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2)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3、想象诗的意境:
(1)看图读课文
(2)教师描述: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行经洞庭湖。他被奇妙的美景迷住了。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河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镜图”!更妙的是,远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这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融为一体,多么像那银盘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螺呀,这简直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4、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停顿和重音。
(2)范读  练读  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左边的“虫”不能写得太下,右边的“累”起笔与“虫”一样高,写紧凑些。
板书设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2、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3、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板书课题。
5、        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词义、句意。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
三、介绍几处地名,学生自学古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四、疏通诗句
1、理解“半轮”(看图):我们平常都说一轮明月,这里为何说是“半轮“?
影:指月影
秋:为了押韵而倒置句末,形容秋天月色之美。
句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2、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的意境:观察图上清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给你什么感觉?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4、看图读课文
5、教师描述:
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惆怅,月影能够伴随我,而我的友人却留在了清溪,想见也见不着了。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
指导朗读,读出思念之情,语调低缓:范读  指名读
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潭: 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右上的“西”字扁一些,里边为两竖,在上半格,下边的“早”从横中线起笔,比上边略大一些。
板书设计:
文献摘录: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青莲乡,《峨眉山月歌》为诗人年轻时初离家乡四川,乘舟由峨眉山边的平羌江出川。秋夜,仰望峨眉山月,俯视月映清江的美景,触景生情,借诗句抒发了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其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州刺史转历阳,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20年间来去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诗正是这次行程的生动记录。
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山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由花岗岩、变质岩构成。佛教称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冰川地形和冰  物广泛分布。顶部为玄武岩覆盖。峰峦挺秀,山势雄伟,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等胜迹和万年寺、九老洞、华严顶等寺庙,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洞庭湖,位处湖南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君山上有诸多名胜。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02:15:51 | 只看该作者

4、 秋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秋天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你喜欢秋天的什么吗?(自由说一说)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板书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小节号,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分节读课文,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4、指导朗读长句。
5、教师范读--学生再次跟着朗读。
6、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袍:左右结构,写时左小右大,左边是“衣补旁”。
梳:写时左小右大,右边第四笔是“点”。
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4、秋天
        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词大意,感受秋之风姿,秋之迷人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诗词大意,感受秋之风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最喜欢诗歌的哪些地方,为什么?
2、交流讨论,师相机点拔,使学生充分感受诗的思想感情。
3、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2)学习小结。
(3)举例说说诗歌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指导朗读。
三、激发灵感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秋天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四、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1、放课文朗读录音。
2、有感情地朗诵。
板书设计:
       4、秋天
  太阳     空气     田野        小路   
  稻穗     蝉声     向日葵      野菊花
  苹果     葡萄     玉米        高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02:15:5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有关秋天的诗词,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2、写话练习。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诗词。
教学难点:
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默生字词。
2、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二、指导背诵
1、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内容,学生练习背诵。
2、师范背。
3、学生试背。
4、检查背诵。
三、交流有关秋天的诗词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4、交流背诵搜集的秋天诗词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秋天    (      )的秋风     (      )的秋光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3、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歌改写成一段话。
(1)学生选景。
(2)分组交流。
(3)改写诗歌。
五、布置作业
想象第四、五节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4 秋天
     《走进秋天》
教学反思: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习作 1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要点,结合习作插图展开想象,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
2、能有条理地把心中设想的各种美好节日写通顺、写具体。
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把心中设想的美好节日写通顺,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春节、植树节、护士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你们的心里,是不是也蕴藏着许多美好的情感与愿望呢?
2、假如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
二、指导看图,展开想象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想想每幅图的含义。你根据此图分别可以设立一个什么节?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登高节、爱鸟节、丰收节)
3、根据自己设立的节日,进一步想象一下人们过节的情景吗? 指名说。
三、指导习作
1、除了图上所画的节日以外,想想你心中还有哪些美好的节日?
指名说说:(健康节、玩具节、体育节、成功节、休息节……)
2、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你和别人又是怎样度过这个美好节日的?能不能给大家描述一下?
3、小组内交流:要求:
(1)按照一定顺序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以及如何过节的。
(2)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说说心中的想象。
4、指名回答,同学评议。
四、学生写草稿
1、提出写作要求:
(1)展开想象,按照自己的心愿合理设立一个节日。
(2)有条理地把心中设想的美好节日写通顺,写具体、生动。
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帮助。
五、点评、修改
(1)指名读习作,提出优缺点及改进意见。
(2)学生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1
          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设计美好节日
          如何过节的。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02:16:01 | 只看该作者

5、天安门广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长句子;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教学准备:
小黑板、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说说北京有哪些让你难忘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出示自己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相片,引入: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天安门广场。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默读课文,想想每一节说了什么意思,指名说
思考哪些段落的意思相近,可以合并成一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
第二段(2—3节)介绍了广场上雄伟壮丽的建筑物。
第三段(第4节)写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
第四段(5—6节)着重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两大突出景观。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博: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小右边大,右上的部分写得扁一些,下边的“寸”要托住上边的部分。
  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5、天安门广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建筑物壮观辉煌的景观,知道天安门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广场为什么令人向往。
2、理解“五星红旗和旭日一同升起”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牙膏盒、墨水盒、三个小药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节
(1)指名读,说说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
(2)画出表现广场特点的词:最宽广、最壮观
过渡:作者为了突出天安门广场“最宽广、最壮观”的特点,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哪些主要的景物和场景呢?我们接着看课文。
2、教学第二段(2—3节)
(1)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A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B介绍毛主席纪念堂C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学生拿出准备的教具,边读边摆,理清广场上建筑物的方位关系。(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雄伟壮丽?理解:雕梁画栋\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
(3)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读。
3、教学第四节
(1)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2)通过第一句和二三句的因果关系理解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第一句和第四句联系起来,理解“无比向往”的原因。
(4)指导感情朗读
4、教学第四段(5—6节)
(1)指名读5、6自然段,其他同学你认为天安门美在哪?划出有关句子,自己品味一下。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曙光、晨曦、雄姿、旭日”等词语。
(2)指导朗读:看到国旗缓缓升起时,你心理有什么感想?看到天安门广场这么美好的景象,这么热闹的场面,同学们你的心理又感到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学生练习朗读。
(3)练习背诵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前半部分讲了广场建筑的雄伟壮丽,后半部分讲了广场地位特殊,意义非凡。
四、布置作业:背诵四、五两节
板书设计:
      1 天安门广场

             雄伟壮丽
             意义非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02:16:0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在学习课文中场面描写的基础上,练笔写仪仗对清晨升国旗时的场景。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背课文四五六三节
二、巩固练习
1、形近字辨析组词
冻(   )       袖(   )       博(   )        谈(   )
栋(   )       油(   )       搏(   )        淡(   )
2、完成作业
三、片段练习
学习第六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欢庆场面
1、讨论第2、3自然段的写法边读书边作记号用∽∽∽∽划出表示事物的词。用---划出表示方位转换的词。
2、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3、讨论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4、小结:第三小节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转换。在描写某处建筑物时运用这种方法条理会更清晰。
5、任选一种转换方法。以《我们的教室》或《花坛》为题说一段话。
文献摘录: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现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参观、游览,天安门广场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北端的天安门城楼虽饱经沧桑却依旧朝气蓬勃、威严四仪。天安门是北京城的眼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是明代皇城的正门,当时叫“承天门”,有承天启运之意。刚开始修建的时候,可不是现在看到的这个模样,而是五座木牌坊,后来改建成九开间门楼。清顺治八年(1651),世祖福临重新修建这座城楼,才成了现在的样子。明、清两朝,这儿是禁地,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覆灭为止,除了皇亲贵族,老百姓不准过往。它最大的用途,是国家有大庆典(如皇帝登极、册立皇后)时在此举行“颁诏”仪式。而如今只要有机会,你随时都能登上这座城楼,去眺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人民大会堂:位于广场西侧,高46米,长336米,宽206米,建筑面积达十七万平方米。大会堂的正面有十二根大理石门柱,每根高达25米。中央大厅为桃红色大理石地面和汉白玉石柱,顶部挂着水晶玻璃花灯。中央大厅后面是万人大礼堂,礼堂装饰典雅,灯光宜人。大会堂的北部是可容纳五千个座位的宴会厅,大如足球场,装设富丽堂皇。大会堂所有厅室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又吸取了外国的建筑精华,布置得大方雅致,极有特色。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广场南侧,建成于1977年9月。整个建筑坐落在枣红色花岗岩砌成的高大基座上。纪念堂分北厅、瞻仰厅和南厅三部分,毛泽东的遗体就安放在瞻仰厅内的水晶棺中,周围是全国各地送来的名贵花草,北厅上层还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元勋的革命事迹。
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两馆同处于一座宏伟的大厦,南部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北部是中国革命博物馆,楼高33米,长313米,宽100米,气势壮阔,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对应。两馆内分别藏有众多的文物和大量的近代革命史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天安门广场正中,碑身高37.94米,碑座占地3000平方米。须弥座式的双层月台,汉白玉石雕栏环绕。碑心石长14.7米,是用产自青岛浮山的整块紫灰色花岗石雕成,重110吨,堪称碑中之最。碑身正面镌刻有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碑背面是由毛主席撰文、周总理书写的碑文。碑座四周镶嵌着八幅巨型浮雕,按历史顺序排列为: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最后一块的两旁装饰有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两幅浮雕,刻有170个人物,生动、概括地反映了中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天安门广场发生过的几个重要事件。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工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此为著名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35年,北京爆发了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唤醒全国人民,推动了抗日战争。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我特意带去了去北京旅游时的留影,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照片的范围毕竟太小了,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广场上建筑物的位置,我让学生分组带来了一些纸盒,学生事前很纳闷:带纸盒做什么呢?我只是笑着说“保密,到时你们就知道了。”钓足了学生的胃口。等到上课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让他们用纸盒代表广场的建筑物,摆出来,就说明读懂了,否则,就没懂。这一教学法,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还能学不好吗?我们作老师的,千万要记住于永正老师“五重”教学法之“重情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02:16:11 | 只看该作者

6、徐悲鸿励志学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长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引出作者,提问:徐悲鸿为什么会画得这样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课文去了解一下徐悲鸿成材道路上的挫折和他勤学苦练的精神。
2、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
(1)“励志”:励,激励;志,志向。“励志”,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2)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过渡: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他是怎样学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四、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节)讲徐悲鸿立志成材,要为中国人争气。
第二段(4—6节)讲徐悲鸿励志勤学苦练。
第三段(7—8节)讲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轰动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六、指导写字
1、教师讲解字形。
    鞠: 左右结构的字,左右基本同宽,左边的“革”第八笔横稍微斜一点,但不是撇,右边部分里边是个“米”,捺变成点。
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6、徐悲鸿励志学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02:16:1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能感情朗读课文,读懂徐悲鸿是怎样刻苦学画的。
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徐悲鸿为什么立志学画?他是怎样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2、学习第一段(1~3节)
(1)学生读文,思考:激励徐悲鸿立志的起因是什么?外国学生对他的态度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徐悲鸿的表现又是怎样?
(2)指名回答。
(3)说说徐悲鸿立下的志向是什么(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4)理解话中的“他们”指的是谁,是怎么说的。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6)过渡:外国学生的话多么让人气愤!我们再来看第三节。
(7)指名读第三节,理解“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3、学习第二段(4~6节)
(1)导读: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从此,徐悲鸿更加怎么样?
(2)理解比喻句:“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说说用上比喻句的作用
(3)指导朗读第四节
(4)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呢?请学生默读5、6两节,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5) 学生交流:“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说明他画得很投入,很认真;从第6节体会他生活的清苦都是为了学画。
(6)指导感情朗读。
三、复述课文
1、理清第二段的构段方式。
2、练习复述第二段。
3、指名复述。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徐悲鸿立志学画的原因,知道了他是怎样刻苦学画的,那么,他到底学得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6 、徐悲鸿励志学画
                     每逢……就……
                     潜心
               一间  一杯  两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外国学生“震惊”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继续精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
相机理解“优异”和“轰动”的意思。
3、“震惊”是什么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外国学生前后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4、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课文
(1)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感情朗读全文。
四、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记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1919年春天 一天从此 三年过去了 
3、分组练习复述。要求: 态度大方、 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词。
4、指名复述。
板书设计:
       6 、徐悲鸿励志学画
   1919年春天 一天 从此 三年过去了 
文献摘录:
徐悲鸿: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自幼随父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美术作品。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英国、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及个人画展。代表作有:油画《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晨曲》、《泰戈尔像》、《奔马》等。有多种画集、研究文集出版。著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1953年9月26日卒于北京。逝世后,北京建有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2: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