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10:1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9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10:21 | 只看该作者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词语串讲课文。
      师: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本领;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本领。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试试吧。
      同桌共练→指名讲述
  三、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四、引疑探究
    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学生讲偷药的故事。
    讨论: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纯洁的嫦娥——美)
    师:我也喜欢,但课文的故事里,我也发现了问题(指导自相矛盾处),我曾经跟大家讲过,编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圆其说,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编得更完美呢,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课后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10:27 | 只看该作者

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情意: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策略: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准备:有关课外知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一、
导入揭题          谈话,导入 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激发学习兴趣
二、点拨
自学课文        自读课文 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2、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一)、 要有耐心。
   (二)、 要有恒心。         抓住重点句,谈感受;



 就自己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          抓住重点句,理解全文。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四、
总结延伸         5、熟读积累: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采用打擂台、师生比试、小组比赛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
 齐读全文。         感情朗读
 深化理解
教学反思        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学习和工作)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引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热情高,每个人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板书设计:
                12、读书莫放“拦路虎”
                    迎难而上
             面对“拦路虎”
                    勇于战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10:34 | 只看该作者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10:42 | 只看该作者

《习作3》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课前准备
   1. 组织秋游,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
   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发兴趣
   1. 昨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山上去秋游,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
   2. 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3. 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 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2. 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枫叶、冬青叶……)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
   1.出示枫叶标本,问:
    (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
    (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
    (3)叶脉有什么作用?
    (4)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
    (5)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 评议口述情况。
   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
   5. 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顷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
   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
   4.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
   5.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
  五、修改评议,完成习作
   1.把刚才已写好的片断加上开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连接,还可以再介绍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树叶。
   2. 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修改,对写得有新意的同学加以表扬。
   4.誊写。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具准备:电视录像设备,投影片,资料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主要生词。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点击鼠标,屏幕出现邓小平的画像]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阅读邓小平的有关资料。[师分发给小组资料]
  二、揭示课题,解题
    1、请同学们看段录像。[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
    2、板书课题:23、在大海中永生
    3、解题:
     (1)“永生”,你是怎么想的?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3]班级交流汇报
     (2)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3)这节课我们自己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这几个问题还未解决,同学们说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10:4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从三个问题入手,细读全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重点句,感受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及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
  教学进程:
  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学习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有些我们感到还需要在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寻找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是哪几个问题呢?
    指名说说,师相机出示:
    [共三个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好!让我们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个个问题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和周围几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查阅资料。
   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查阅资料回答)
     过渡:是啊,邓爷爷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影响超越国界。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句话,体会体会。
     解决第二个问题。
     [点击鼠标,屏幕显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
   3、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4、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1)观看录像,代替讲读。[点击鼠标,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第二节内容)]
    (2)指导朗读第一节
      飞机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也可站着读。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
    (3)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此时此刻,我们又会想些什么?你是不是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各自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4)指名说一说。
      这一段饱含激情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
      学生同桌思考讨论。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进行小结。
  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
    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1、学生认真读自己选择的句段。
   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10:51 | 只看该作者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 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 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2、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养赏香紫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 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 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 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 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 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 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 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 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4: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