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08:5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解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
   (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所见》。
   2、填空。
    《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09:01 | 只看该作者

《习作1》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真阅读例文《我的班主任》,领会作者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
   2. 能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自拟题目。
   3.学会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课前准备
   1.放大抄录《我的班主任》全文。
   2.布置同学们回忆老师关心帮助过你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2)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2.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3. 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1. 自读例文,想一想: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人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3)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1. 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再写下来。
   2.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具体生动?
   4. 拟题,完成初稿。
   5. 组织修改
《练习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09:0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09:13 | 只看该作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09:2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板书: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09:26 | 只看该作者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讨论交流)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7:09:3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二.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23: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