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北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 10:44
标题: 北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课题
北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作者及工作单位
  郭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乘法分配律应该不会觉着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应该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举例、验证,通过大量的感知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的训练,形成数学模型,丰富应用的经验,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经历推导、发现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 10:44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 10:46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复习铺垫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25×4=      125×6×8=
15×2=      13×25×4=
24×5=      15×13×2=
2.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3.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

口算让学生回顾和应用了前面所学的运算定律,也利于这节课的学法迁移,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
探究新知

1. 教师用课件出示问题:
小明和三个同学去肯德基吃饭,他们点了同一款汉堡和可乐,每个汉堡12元,每杯可乐8元。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
2. 举例验证。
生活中还有这样含有规律的例子吗?
3. 读一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4. 挑一挑。
课件出示一系列算式,让学生挑出相等的,并用等号将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3+5)×7   
15+8)×6
12×(4+10)
3×7+5×7
12×4+12×10
3×5×7
15×6+8×6
10×(11+8)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
(3+5)×7=3×7+5×7
15+8)×6=15×6+8×6
12×(4+10)=12×4+12×10
5.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
(2)这个规律普遍存在,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乘法分配律。
(3)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把乘法分配律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a+b)×c=a×c+b×c

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先在小组中举例说一说,并试着用两种方法解答,再列出等式。
生尝试回答。
学生在小组展开讨论,集体交流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汇报。
生尝试用字母式总结表达运算定律。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通过交流发现知识规律,并进行归纳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探究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计算规律,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探究的规律表述出来,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1题。
2. 应用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
80+4)×25
34×72+34×28
102×43
3. 小结: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其计算简便?

学生在书上填写。
请同桌合作研究一下,先讨论探究,再指名汇报计算方法。
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应用中进一步验证发现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充分畅谈,互相交流。

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3+5)×7=3×7+5×7                  (a+b)×c=a×c+b×c
                                          (15+8)×6=15×6+8×6
                                                                                   12×(4+10)=12×4+12×10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 10:4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两个成功之处。

1.情境引入自然贴切,具有实际意义。

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有其必要的应用意义,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与其像课本那样用贴瓷砖来引入,不如用点餐来引入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点餐的过程中,既可以先算一个人的餐费,再乘4,也可以先分别算出汉堡的总价和可乐的总价,最后再相加。这样的情境运用非常的自然,两种方法学生也比较容易获得,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好理解。

2.自主探究使得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和判断连线两个环节的逐步感受,积累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学生有了大量的体验之后,再来归纳总结、概括规律,就使学生发现的渴望强烈,并且能够顺理成章地逐步总结提升。

这样的探索与发现课,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探索的过程,体验了知识的形成,掌握了迁移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一个提升。

本节课的改进之处是练习的过渡不够自然,层次还需进一步丰富。

从实际的情境中体会到了乘法分配律学习的必要性,借着情境的铺垫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探究的实际意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概括、归纳了规律,接下来的应用练习环节应该依着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层次一步一步地练习。遗憾的是,我的巩固练习环节有些单薄。

如果下次再上这节课,我应该在练习的设计上再下功夫,力求使这节课的结构更为全面,内容更为丰满。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