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1:45:5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试题。
课前分析及准备        学生已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了解同一级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练习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添加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①如果先求3盒一共有多少升,怎么想?怎么算?
   板书: = (升)  ÷ =8(杯)
   ②如果先求一盒能装几杯呢?
板书: ÷ = (杯)   ×3=8(杯)
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1)各自尝试列式。
(2)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         ÷ ×3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计算,并指名板演。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 ÷ ÷ ,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2)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后讨论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
÷ ÷ = ×(   )×(   )=(    )
5.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1)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练习
   1.做“练一练”:计算。
      ÷ ×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评议矫正。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解得又对又快。
2.讨论练习十二第10~11题中的数量关系。
   (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
   (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交流: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四、作业练习十二第9、10、11题。       
教学评价及反思        本节课所学的数量关系其实在五年级时已经学过,与五年级不同的是本次教学的数是分数,分数的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要求学生深刻理解题目的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来列出算式,对于一部分同学始终无法理解数量关系,值得我需要再深入研究。
在做分数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时发现有点错误,有些学生没有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就约分,有些把乘数也写成倒数……。后来小结时我尝试让学生说。    我问学生经过了刚才的计算练习,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地方吗?例如你刚才做错的地方,你刚才就差一点就做错的地方。有一个学生回答,在改写成分数连乘以后,三个分数可以一次约分,这样比较简洁。还有一个学生说,在计算的时候,要看清(运算)符号,除以一个数要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乘一个数不能这样写。刚才我计算时就差点把乘4/9写成乘9/4。大家可要注意啊!还有一位学生回答,行与行之间空出多一些的空白,约分是要书写,太紧容易造成数字合并起来,也是造成错误的原因。……    精彩的话可以让学生说。学生把教师要说的话,全说出来了。而且把教师没有想到的,也说了。上面事例使我相信,学生会说,而且可以说得很好。尊重学生吧,可以让课堂更加精彩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响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分析及准备        学生掌握了分数计算法则。及简单运用。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复习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举例说一说。
补充各计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1:46:05 | 只看该作者

二、基本练习
1.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文字题:

三、提高练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2.分析数量关系
(1)分别画出第5、6、7三题的关键句,并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2)第5题可以怎么解答?第6题呢?
(3)第7题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先求什么?
应用题训练:

四、作业:第5、6、7题。       
教学评价及反思        分数除法应用题是本单元的 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上一节课中,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对分数应用题的复习不够深入,因此本节课补充了一些对比练习,在对比中让学生体会“解题思路的一致性”。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看,要比我预料的要好,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地找准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能灵活解题。但是还有几个学困生真是出乎我的预料,《一课一练》上的整理与练习,从解方程、计算题、看图列式以及解决问题没有一道对的,我原以为他们的解方程、计算题不会错的。看来我对学困生的关注还不够,以后得多多关注这些学困生,不让他们掉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1:46:09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或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探索、体会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2.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课前分析及准备        学生掌握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简单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整理复习,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探索与实践
1.提问: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什么?
    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2.探索: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联系分数的意义。
   (2)画图理解。
   (3)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
   3.实践:分析讨论第9题。
   (1)出示第9题,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怎么判断他们各买的是什么水果呢?
①能算出各人各买了多少千克水果吗?
②每人买水果都用的多少元钱?
能算出所买水果的单价吗?
    ③根据算出的单价,能判断出各人买的是什么水果吗?
   4.小结。
二、评价与反思
1.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时,你——
(1)能积极探索计算方法,并和同学交流吗?
(2)能正确计算吗?
(3)能联系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4)能正确、有条理地说明解题的思考过程吗?
     2.你认为自己在上面的这几个方面中,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
三、作业:写一份本单元的反思小结。       
教学评价及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1:46:1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课前分析及准备        学生理解了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知识迁移。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例1实物图
2.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差关系          倍数关系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
1.教学比的意义。
(1)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板书
(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
指出 :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4)出示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2.教学例2
出示例题后 ,让学生填表 。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
      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明确:900:15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师说明: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53的前五节内容。
(4)提问:比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4.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项目                 相互关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结合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
⑴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⑵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
三、巩固深化
反馈练习
1.练一练
2.练习十三1~5题
四、课堂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第68~70页的内容,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教学评价及反思        看过分析,首先明确了今天我上的第一课时《比的意义》中,重点要让学生理解同类量的比与不同类量的比之间的相通点。所以在课堂中,我把比较这一环节让给了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情况比较令人满意,大部分小组还是能发现的。例1与例2的教学算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在学生自主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时,我为他们设计了一张表格,因为有书上“试一试”的直观经验,学生能很快地完成表格,就是在写不同点时,学生感到有些困难,我略作了点拨,我还结合了具体的例子告诉他们比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从他们的表情,我能感受到他们都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1:46:2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课前分析及准备        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对知识体系进一步扩展。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教学过程:
1.填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
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师:把71页练一练填完整2.做练习十三83.出示选择
  1.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评价及反思        本课我先按照预设方案,先出示例3中的表格,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把比值相等的比填入等式。然后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一猜:比会有什么性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在集体交流时,几乎都能说出比也会有基本性质。
   这时我要求学生进行联系已有知识,说说比的基本性质和学过的哪些性质相似。这时问题出现了。学生虽能说出它和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但要求他们进一步描述它们的性质时,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举手,似乎大部分同学对以上性质的完整描述缺乏信心,可能有所遗忘。我只能引导学生进行共同回忆,互相补充,使之再现。
在化简比的练习中,发现至少有十来位同学对分数和小数的化简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本课既要完成比的基本性质还要让学生掌握各种比的化简方法,教学内容较多,因此学生没有太多的练习时间,这样不便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希望通过下节课的专题练习后能得以解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注意课堂时间的调控和分配,争取最佳的课堂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1:46:2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        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分析及准备        学生初步掌握了比的意义与性质。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题练习。
1.比的意义。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2.        比的基本性质。
3.        做练习十三第12题。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13、14题。
2.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
a)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
b)        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
c)        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
d)        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
e)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4.做练习十二第16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练习册       
教学评价及反思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教学内容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课前分析及准备        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导入
出示例5中的实物图。
提问:图中共有30个方格,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涂上黄色,一份涂上红色,每种颜色涂多少格?如果红色涂20格,黄色涂10格,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多少?
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5
(1)提问:3:2要表示的哪两个数量的比?这两个数量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思考: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还可以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
①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②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 ,黄色方格占25 。
③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32 ,或是黄色方格数是红色方格数的23 。
(2)解答例5。
①试试看,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习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方法ⅰ3+2=5    30÷5×3          30÷5×2
方法ⅱ30×33+2      30×23+2
方法ⅲ30÷(1+32 )
方法ⅳ30÷(1+23 )
(3)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好,好想好算。)
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30个方格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 ,黄色方格占25 。)
(4)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检验?
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
也可以让学生涂一涂,进行验证。
2、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提问:1:2:3表示哪几个数量之间的比?一共有6份,三种颜色的方格数各占方格总数的几分之几?大家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说解题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
3、归纳(讨论)
(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2)怎么解答?
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4)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练一练第二题
提问: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要求来分配?
指出:把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就是把180按照35:31:24来分配。
3、练习十四第1题。
4、练习十四第4题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呢?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2、3题
五、总结       
教学评价及反思        今天我上按比例分配的练习课,对最基本的题目学生都能解决,可是我发现学生对算理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乘这个数,不是很清楚,以至于出现路程480米,两车同时相对开出,4小时后在途中相遇,两车速度比是13:11,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结果有一部分学生就把480×13/24,480×11/24。还出现长方形的周长是80米,长与宽的比是3:1,求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有部分学生就把80×3/4=60(米)得到长方形的长,用80×1/4=20(米)求到长方形的宽。这些学生根本不懂按比例分配的结构是已知几个数的和与这几个数的比,求几个数的问题。他们套用公式,按模式做题。当然这只是中下的学生。中上的学生还是会做的,看来课上要多多关注这些学困生。还应不断反思,加以总结和改进,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1:46:3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课前分析及准备        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掌握整数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借助已有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 ×18+35 ×18      (25 +35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评价及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过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列出两种不同的综合算式,大部分学生对列算式及算式中每步运算的含义的解释都较清楚。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完成计算,想通过交流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计算的,再通过对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恰当的应用运算律也可以使分数的运算简便。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体会不深,。学生在做练一练第一题时,大部分同学能正确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但在做巩固练习时,题目要求用简便计算,成绩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这里错题百出,乱了阵脚,有些错误令我措手不及。比如同数相除等于0,1×1/5=1 ,2/3÷(1-2/3)=2/3×(1-2/3),还有同学4+1/2竟把4和2约分等于1/2,还有学生抄错题,漏写运算符号等等错误。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在什么情况下能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看来下一节练习课要进行强化训练,要提示学生为了简便,不能忙于约分,要常先或前或后的化一化,再看一看,灵活处理好数字信息,在实践中掌握合理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他们认真、踏实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1 19: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